[实用新型]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96765.6 | 申请日: | 201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5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静;杨俊舒;徐嘉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47/00;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宋勇 |
| 地址: | 214125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深度 净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高温空气能热泵、冷凝仓、吸收塔和干燥仓顺序连接组成,本系统主要利用高温空气能热泵吸收含湿烟气的温度,使其温度下降,对烟气中含饱和水蒸气进行冷凝并回收的,同时排除烟气中粉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运行稳定,能耗低,维护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大量的含湿烟气,这些烟气中水蒸气处于过饱和状态后,部分水蒸气冷凝结雾,从而出现“白烟”现象,容易烟雾缭绕,影响出行和空气质量,造成景观污染。同时,含湿烟气中普遍的含尘浓度在50mg/Nm3以上,这些尘中包含PM2.5以下极细粉尘是形成雾霾的成因之一,空气中凝结的水蒸气形成的“气溶胶”是雾霾的帮凶,严重污染空气环境,含湿烟气中极细粉尘的脱除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一般企业中存在大量的200-300℃的烟气,烟气直接排放,会浪费大量的热能,同时又对环境造成热污染,充分回收利用200-300℃的烟气余热,可以节约大量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通过回收含湿烟气的热量,降低烟气温度,并对烟气中包含的饱和水蒸气进行冷凝回收,达到深度脱湿和降尘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高温空气能热泵、冷凝仓、吸收塔、干燥仓以及烟道;其中,高温空气能热泵,用于吸入含湿烟气,并吸收含湿烟气内的热能,使其温度降低,并将一次降温后的含湿烟气排出;冷凝仓,用于吸入一次降温后的含湿烟气,并对其进行冷凝处理,使其温度降低,其中的水分得到冷凝,并将冷凝后的含湿烟气排出;吸收塔,用于吸入冷凝后的含湿烟气,并吸收含湿烟气中经过冷凝后形成的液滴,然后将吸水后的烟气排出;干燥仓,用于吸入吸水后的烟气,并将其中剩余水分进行干燥,最后将干燥后的烟气排出;烟道,用于吸入干燥后的烟气,并通过烟道顶端排出。
上述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所述高温空气能热泵包括节流装置和换热装置,节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换热装置的输入端,换热装置的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凝仓的烟气进口连通。
上述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所述冷凝仓包括冷凝装置和初步回收装置,冷凝装置的烟气进口通过管道与换热装置的烟气出口连通,冷凝装置的烟气出口经管道与初步回收装置的烟气入口连通,初步回收装置的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的烟气入口连通。
3、上述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所述高温空气能热泵的旁侧还设置有水箱,水箱包括储水装置和供水装置,储水装置通过水管与供水装置连通;
所述高温空气能热泵还包括压缩装置和冷却器,冷却器的冷却水入水口通过水管与供水装置连通,冷却器的冷却水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储水装置连通;所述压缩装置的入水口通过水管与冷凝装置的出水口连通,压缩装置的出水口与冷却器的高温入水口连通,冷却器的高温出水口与节流装置的入水口连通。
上述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所述吸收塔包括除雾降尘装置和二次回收装置,除雾降尘装置的通道采用多弯道结构,除雾降尘装置经管道与冷凝仓的初步回收装置烟气出口连通,除雾降尘装置的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二次回收装置的烟气入口连通。
上述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系统中还设置有回收仓,回收仓分别与初步回收装置和二次回收装置污水出料口连通。
上述含湿烟气深度脱湿净化系统,所述水箱还包括净化装置,净化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回收仓的出水口连通,净化装置的出水口与储水装置连通。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东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6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