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92462.7 | 申请日: | 201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4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潘会祥;何光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南县凯鑫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B1/22 | 分类号: | B07B1/22;B07B1/42;B07B1/46;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 地址: | 663300 云南省文山壮族***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设有滚筒,所述滚筒设置为网格型结构,且滚筒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两侧,所述壳体两侧设有通孔,且通孔中嵌合有轴承,所述连接杆设置为“Z”型结构,且其“Z”型结构的横杆穿插固定在轴承内壁,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有相连接的电机,且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壳体上。该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设有“Z”型结构的连接杆,电机通过连接杆作用于滚筒让滚筒离心旋转,滚筒内的茶梗受离心作用力影响从其网格型的间隙中被甩出,此种茶叶与茶梗的分离方式,高效安全,有效的避免了茶叶与茶梗分离的过程中受损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将茶梗从茶叶中分选出来是茶叶精制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传统的拣梗方式主要有手工分选和机械拣梗,手工分选法,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机器挑梗速度快,耗损大,且其机器的制造成本较高。
现有的茶叶梗叶分离机,例如:申请号为CN201220383100.3茶叶梗叶分离装置,将待分离茶叶投掷到本装置的筛网上,然后通过支架上的电机驱动纵杆旋转,再经纵杆驱动与其连接的分离用扫杆进行在筛网上的旋转分离作业,由于扫杆上设有橡胶软刷,可有效防止分离过程中对茶叶的损伤,但是,此种茶叶与茶梗的分离方式,依然会使茶叶受力而发生损伤,从而影响茶叶加工的质量,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茶叶与茶梗的分离方式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设有滚筒,所述滚筒设置为网格型结构,且滚筒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两侧,所述壳体两侧设有通孔,且通孔中嵌合有轴承,所述连接杆设置为“Z”型结构,且其“Z”型结构的横杆穿插固定在轴承内壁,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有相连接的电机,且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在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下端均匀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内壁设置有相贴合的固定筒,所述壳体下端和固定筒顶端设有相连通的矩形通孔,且固定筒的通孔设置为四棱锥结构。
优选的,所述滚筒外壁设有缺口,且缺口壁两侧通过转轴穿插连接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上设有相连接的拉环。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通孔壁内设有滑槽,且滑槽中设有滑块,并且滑块一侧设有相连接的抽屉。
优选的,所述活动盖板一端嵌合有磁铁,且磁铁设置为“L”型结构,并且磁铁设置为相互吸引的异性磁铁,所述壳体顶端设有矩形通孔,且壳体材质设置为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设有“Z”型结构的连接杆,电机通过连接杆作用于滚筒让滚筒离心旋转,滚筒内的茶梗受离心作用力影响从其网格型的间隙中被甩出,此种茶叶与茶梗的分离方式,高效安全,有效的避免了茶叶与茶梗分离的过程中受损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茶叶与茶梗分离装置活动盖板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撑,3、滚筒,4、磁铁,5、连接杆,6、电机,7、拉环,8、抽屉,9、固定筒,10、活动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南县凯鑫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南县凯鑫生态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24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