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50615.4 | 申请日: | 2019-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22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超 |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文地质 污染 场地 土壤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地质检测领域,公开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采集筒,设于所述采集筒上的横板,连接采集筒与横板的连接杆,所述采集筒内壁开设有与其中空结构连通的多个渗土孔,所述采集筒内插接有挡板,所述横板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挡板上端通过连接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本实用新型中采集筒插入土壤内,推动挡板上端的滑块在滑槽移动,将土壤收集到渗土孔内,且依据渗土孔位置分布,采集的土壤的深度、位置以及间距等均不相同,便于依据需求更全面对土壤的采集和分析,采集后不会对原土壤结构造成破坏,保护土壤的内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地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包括采样的布设和取样技术等。在采样前应先将剖面整修、清理,削去最表层的浮土,然后再按层次自上而下逐层从中心点部位取样。污染场地环境土壤的采集检测,主要是对场地的土壤质量调查,其目的是为了掌握土壤的状况及特征,确保土壤得到修复,避免再次污染。
土壤采集目前多采用人工和机械,人工采集土壤时只能对表层土壤采集,难以满足对较深处土壤的采集,机械采集时,多机械深挖采集,造成待采集区域的土壤被破坏,且外部的土壤容易进入到收集区内,造成土壤采集数据的不精准性,影响土壤采集的数据,采集时对采集的土壤的深度等数据缺乏控制,造成采集数据不能全面分析土壤状况及特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采集筒插入土壤内,推动挡板上端的滑块在滑槽移动,将土壤收集到渗土孔内,且依据渗土孔位置分布,采集的土壤的深度、位置以及间距等均不相同,便于依据需求更全面对土壤的采集和分析,采集后不会对原土壤结构造成破坏,保护土壤的内部结构。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包括中空结构的采集筒,设于所述采集筒上的横板,连接采集筒与横板的连接杆,所述采集筒内壁开设有与其中空结构连通的多个渗土孔,所述采集筒内插接有挡板,所述横板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挡板上端通过连接滑块在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渗土孔呈垂直分布,且渗土孔对称分布在采集筒内壁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渗土孔呈垂直分布,且渗土孔分布在采集筒内壁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分布的渗土孔等距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分布的渗土孔不等距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渗土孔两侧设有滑杆,所述滑杆通过扣环与采集筒内壁连接,所述滑杆之间连接用于开启或闭合渗土孔的盖板,所述滑杆上端通过固定件与采集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筒外臂设有螺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减少采样过程中对土壤的破坏,保证土壤采集的真实度,提高所取待测土样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对待测土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中第一实施例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中第二实施例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中第三实施例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超,未经王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0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