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38567.7 | 申请日: | 2019-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8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斌;言海燕;陈亚利;曹文娟;徐德良;王喜;田滨;黄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 代理公司: | 43113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强;胡凌云 |
| 地址: | 410218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池 絮凝池 沉淀浓缩池 溢流道 废水处理装置 导流筒 连通 污水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 沉淀分离池 一体化设置 底部连通 顶部开口 连续处理 目标位置 污泥沉淀 进液孔 排泥孔 底端 废水 申请 | ||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絮凝池(2)和沉淀浓缩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设有进液孔(20),所述沉淀浓缩池(3)的底部设有若干排泥孔;所述絮凝池(2)内设有顶部开口的导流筒(12),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溢流道(9),溢流道(9)的顶端与反应池连通,所述溢流道(9)的底端与导流筒(12)的底部连通;所述絮凝池(2)的底部与沉淀浓缩池(3)的顶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布水器(14),该布水器(14)位于进液孔(20)与溢流道(9)的顶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2)的顶端所在水平位置低于溢流道(9)的顶端所在水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第一搅拌机构(4),所述导流筒(12)内设有第二搅拌机构(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的侧壁上设有介质投加口(22)和第一加药口(21);所述絮凝池(2)的顶部设有与导流筒连通的第二加药口(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浓缩池(3)的顶部设有溢流堰(8),溢流堰下方设有斜板(7),所述若干排泥孔与斜板之间设有刮泥机(6)。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浓缩池(3)的底部设有由下至上依次分布的第一排泥孔(25)和第二排泥孔(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泥孔(25)连通有第一泵(15),所述第一泵(15)的出料口与溢流道(9)连通;还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泵(16)、旋流分离器(17)、磁分离机构(18)和介质清洗机构(19),所述第二排泥孔(26)与第二泵的进料口连通,介质清洗机构(19)的介质出口与反应池顶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6、8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絮凝池(2)和沉淀浓缩池(3)由一中空的箱体分隔而成,所述絮凝池(2)和沉淀浓缩池(3)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折流板(10)和第二折流板(13),第一折流板(10)位于导流筒与第二折流板之间,所述第一折流板(10)固定于箱体内顶面,所述第二折流板(13)固定于箱体内底面,形成连通絮凝池和沉淀浓缩池的折流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6、8任一项所述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道(9)的底端通过导流渠(11)与导流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385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削液深度处理装置
- 下一篇:用于隧道施工废水处理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