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环形工件组装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70477.9 | 申请日: | 2019-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36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杨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林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 代理公司: | 44328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范亮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板 拾料杆 弹性件 第二驱动装置 脱件 机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自动化组装 滑动连接 环形工件 上下运动 拾取组件 组装过程 组装机构 硬接触 软着陆 插接 软性 装设 传导 浮动 伸出 驱动 化解 伤害 运作 力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组装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效环形工件组装机构,所述拾取组件包括连接第一安装板的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的第三安装板、装设于第三安装板的助脱件、插接于助脱件的拾料杆和驱动拾料杆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当第二驱动装置运作拾料杆迅速回缩时第三安装板也会产生向上浮动的力量,此时弹性件很好的实现让第三安装板软着陆,将拾料杆迅速伸出和回缩的力很好的传导至弹性件进行软性化解,防止在组装过程中拾料杆与工件和对应零件的硬接触造成的伤害,结构紧凑可靠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组装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高效环形工件组装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生产自动化应用也逐步代替传统的人力劳动, 电子生产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更需要推行自动化应用,而在整套自动化生产设备中,最为关键的是送料和组装部分的设计,特别是组装部分,每条生产线中的自动化组装部分都需针对个别类型去进行设计,所以无法直接照搬市面上的自动化组装机构完成,在针对环形工件的组装机构设计中,大部分厂家都在使用半自动化设计甚至还有仍在使用人工拾料的,因环形工件的形状特殊,形状较小,且对应组装的零件也相对较小,利用常规自动化设备组装容易造成伤害工件或伤害对应组装的零件的情况发生,大大影响了良品率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紧凑、组装效率高且组装时对工件和对应组装零件的防护性能强的高效环形工件组装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环形工件组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装设于第一安装板的拾取组件和驱动第一安装板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拾取组件包括连接第一安装板的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的第三安装板、装设于第三安装板的助脱件、插接于助脱件的拾料杆和驱动拾料杆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助脱件贯穿开设有供于拾料杆插接的通孔道以及设置于助脱件尾端从侧壁向内延伸连通通孔道的导通槽,该导通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该两个以上的导通槽环形布设于助脱件的尾端圆周。
优选的,所述拾料杆设置有伸缩部和位于伸缩部尾端的卡接部,该卡接部的直径大小小于伸缩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装设有滑轨和装设于第二安装板上端面向外延伸的稳固块,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装设有对应滑轨的滑块,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稳固块的下端面,另一端则抵接第三安装板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装设有驱动第二安装板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高效环形工件组装机构,在实际使用中,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安装板带动拾取组件左右移动,以达到拾取工件的目的,当拾取组件移动至工件的上方时,拾取组件会下移让穿过助脱件的拾料杆的尾端卡接住工件,然后在上移完成工件的拾取,第一驱动装置将拾取组件带动至组装工位处,然后拾取组件下移让带有工件的拾料杆尾端和助脱件的尾端均伸入至零件的组装孔内,然后第二驱动装置运作使得拾料杆回缩,此时工件会跟着拾料杆上移,但因助脱件的设计,工件会回落至零件的组装孔内,因第二驱动装置装设于第三安装板,所以当第二驱动装置运作拾料杆迅速回缩时第三安装板也会产生向上浮动的力量,此时弹性件很好的实现让第三安装板软着陆,将拾料杆迅速伸出和回缩的力很好的传导至弹性件进行软性化解,防止在组装过程中拾料杆与工件和对应零件的硬接触造成的伤害,结构紧凑可靠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林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和林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70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