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锁反锁旋钮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41175.9 | 申请日: | 2019-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8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曼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17/22 | 分类号: | E05B17/22;E05B15/04;E05B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反锁 旋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锁反锁旋钮结构,包括后面板主体、定位弹片、旋钮、弹簧、第一旋钮定位件、第二旋钮定位件、垫圈、卡圈及胶套,后面板主体下端内部设置有定位弹片,弹簧套在旋钮上,旋钮通过胶套与后面板主体相连,第一旋钮定位件与旋钮相连,第二旋钮定位件套在第一旋钮定位件外侧表面,第二旋钮定位件另一端与垫圈一端相连,垫圈另一端与卡圈相连,该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只需下压反锁,开门不需下压旋钮即可实现开门旋钮复位功能,实现了安全可靠,实用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锁反锁旋钮结构。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智能锁反锁按钮仍然沿用机械锁的反锁按钮结构,此种结构存在儿童室内玩耍误锁门(此类事件时有发生,给用户造成不便和担忧),另外按钮与后面板主体没有定位弹片,与锁体配合时不够精密,所以当旋钮开或关的停止位置大都偏差较大,且手感较差。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反锁旋钮结构,本实用新型只需下压反锁,开门不需下压旋钮即可实现开门旋钮复位功能,实现了安全可靠,实用便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锁反锁旋钮结构,包括后面板主体、定位弹片、旋钮、弹簧、第一旋钮定位件、第二旋钮定位件、垫圈、卡圈及胶套,所述后面板主体下端内部设置有定位弹片,所述弹簧套在旋钮上,所述旋钮通过胶套与后面板主体相连,所述第一旋钮定位件与旋钮相连,所述第二旋钮定位件套在第一旋钮定位件外侧表面,所述第二旋钮定位件另一端与垫圈一端相连,所述垫圈另一端与卡圈相连。
优选的,所述旋钮上设置有卡圈槽,所述卡圈设置于卡圈槽内,所述旋钮侧面还设置有四方体面,所述旋钮端部开有锁体拨尺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钮定位件包括直槽、内方孔及方形套体,所述方形套体两侧设有对称的直槽,所述方形套体内部设置有内方孔。
优选的,所述后面板主体下端开有安装孔,所述定位弹片设置于安装孔内,所述后面板主体内侧表面位于安装孔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后面板主体内侧表面还设置有两个定位弹片安装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旋钮定位件包括开关拨头、四方体及方形内孔,所述四方体上端及下端均设置有开关拨头,所述四方体内部设置有方形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只需下压反锁,开门不需下压旋钮即可实现开门旋钮复位功能,实现了安全可靠,实用便捷。
(2)此结构由于有弹簧和定位弹片的设计,使得反锁按钮更安全,反锁时开门不需要下压即可完成,符合紧急状态下开门的要求,而且定位弹片使得旋钮位置(水平或垂直准确)手感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2为旋钮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旋钮定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面板主体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旋钮定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剖面图。
图7为第一旋钮定位件和第二旋钮定位件的四方体表面被定位弹簧片紧贴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中:后面板主体1、定位弹片2、旋钮3、弹簧4、第一旋钮定位件5、第二旋钮定位件6、垫圈7、卡圈8、胶套9、卡圈槽10、四方体面11、锁体拨尺安装孔12、直槽13、内方孔14、方形套体15、安装孔16、定位凸台17、弹片安装槽18、开关拨头19、四方体20、方形内孔2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曼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曼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411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索桥空间大转角吊索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弧形阶梯式索塔横梁侧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