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工况膨胀阀蒸发冷热泵机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17313.X | 申请日: | 201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4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06;F25B43/00;F25B39/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赵晓芳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工 膨胀 蒸发 冷热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工况膨胀阀蒸发冷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室外侧换热部、室内侧换热器、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具有U、V、Q接口,室外侧换热部通过第一膨胀阀及第一干燥过滤器连接至功能模块的U接口,第一膨胀阀两端与第一单向阀并联;功能模块的Q接口连接压缩机的EVI喷射口;功能模块的V接口通过第二干燥过滤器及第二膨胀阀连接室内侧换热器的N接口;室内侧换热器的M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第二膨胀阀两端与第二单向阀并联。本实用新型管路结构简单,在不同工作模式使用不同的膨胀阀,减少故障率,提高了机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工况膨胀阀蒸发冷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发明人提出过一种蒸发冷热泵机组(申请号:201820894994.X),将蒸发冷却技术与风冷热泵技术有效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热泵机组的制冷、制热效率,使中央空调综合效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但由于蒸发冷热泵机组属于全年运行设备,对机组各部件的质量及稳定性要求极高,而压缩机及膨胀阀为空调核心部件,也最易劳损,是空调的主要故障源,尤其是热泵全年运行,使用频率高,更容易损毁,发明人提出的蒸发冷热泵机组的管路设计采用传统的共用单膨胀阀,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双工况膨胀阀蒸发冷热泵机组,使机组在制冷、制热两种模式下使用不同的膨胀阀,避免由于制冷/与制热工况下蒸发温度相差巨大(-25℃~45℃)而至膨胀阀调节精度下降及易劳损现象,从而减少每个膨胀阀的工作时间,延长膨胀阀的使用寿命,提高机组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工况膨胀阀蒸发冷热泵机组,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为喷气增焓压缩机,具有出流口、回流口和EVI喷射口;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a、b、c、d四个接口,a接口连接压缩机的出流口;
气液分离器,四通阀的c接口通过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回流口连接;
室外侧换热部,室外侧换热部具有R、S接口,室外侧换热部的R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b接口;
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具有U、V、Q接口,室外侧换热部的S接口通过第一膨胀阀及第一干燥过滤器连接至功能模块的U接口,第一膨胀阀两端与第一单向阀并联;功能模块的Q接口连接压缩机的EVI喷射口;
室内侧换热器,室内侧换热器具有M、N接口,功能模块的V接口通过第二干燥过滤器及第二膨胀阀连接室内侧换热器的N接口;室内侧换热器的M接口连接所述四通阀的d接口,第二膨胀阀两端与第二单向阀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模块包括第三膨胀阀、经济器、储液罐,功能模块的U接口依次通过经济器的一侧通路、所述储液罐和V接口;或者,功能模块的U接口依次通过第三单向阀、第三膨胀阀、所述经济器的另一侧通路和Q接口,第二功能电磁阀连接在第三膨胀阀和储液罐之间。此时,所述功能模块与喷气增焓压缩机组合使用,所述双膨胀阀蒸发冷热泵机组可用于低温环境的夏季制冷、冬季制热。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侧换热部包括风冷换热器、蒸发冷换热器、冷却水循环泵、喷淋器、风机、第一功能电磁阀;风机使空气流经风冷换热器的表面,喷淋器向蒸发冷换热器表面喷淋冷却水;室外侧换热部的R接口依次通过蒸发冷换热器、风冷换热器和S接口,第一功能电磁阀并联在所述风冷换热器的两端。
更进一步,所述功能模块可以替换为第二功能模块,所述第二功能模块具有U、V接口;所述第二功能模块包括储液罐,U接口依次通过储液罐和V接口。当功能模块替换为第二功能模块时,所述压缩机替换为普通压缩机,所述普通压缩机只具有出流口、回流口,此时,所述双膨胀阀蒸发冷热泵机组只能用于非寒冷环境(-10℃以上)的制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瀚润联合高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17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