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珍品捕捞及可视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70068.4 | 申请日: | 2019-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6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冯巍巍;蔡宗岐;王伟亭;杨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G01N21/31;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21234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晓光 |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珍品 捕捞 采集模块 控制模块 位机 本实用新型 采集单元 定位单元 图像信号 上位机 采集 传输 抽取 水下机器人平台 发送控制指令 图像采集模块 传感器模块 测试 抽取模块 储存模块 动力单元 光源照射 监测装置 控制指令 目标转移 水质参数 通讯连接 位置信号 抽取式 纯机械 抓取式 可视 储存 水质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海珍品捕捞及可视监测装置,光源照射到目标上,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模块对目标进行图像信号的采集,采集的图像信号经采集模块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与控制模块进行通讯连接,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至动力单元;抽取模块对目标进行抽取,并将抽取的目标转移到储存模块储存;采集单元中的传感器模块对水质进行测试,测试的水质参数由采集模块采集后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通过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至定位单元,定位单元获得的位置信号经采集模块传输至上位机。本实用新型基于水下机器人平台的海珍品捕捞系统在捕捞海珍品时采用抽取式,避免了人工捕捞的危险,同时解决纯机械臂抓取式捕捞速度慢、易损害海珍品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捕捞设备及海水水质监测技术,具体为一种海珍品捕捞及可视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其中海参、海胆等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海珍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该类底栖海珍品一般生活在水深10米左右的海底,并且生长环境有较多礁石,无法采用网捞。目前该类海珍品的捕捞主要依靠潜水员潜到海底,采用人工捕捞。由于生活习性的特点,捕捞基本是在春秋两季,该季节水温偏低,长时间水下捕捞不利于潜水员身心健康,并且捕捞过程受天气和海况的影响较大,因此传统方法捕捞具有成本高、工作量大、效率低、危险系数高等特点。同时,海水水质情况将直接影响海珍品生长,传统捕捞方法无法实时掌握海水水质的变化情况,无法对海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海珍品捕捞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危险系数高和无法对海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等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免人工捕捞危险、同时对海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的海珍品捕捞及可视监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海珍品捕捞及可视监测装置,包括上位机、控制单元、采集单元、光源、动力单元以及定位单元,其中采集单元包括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传感器模块以及抽取模块和储存模块;光源照射到目标上,采集单元中的图像采集模块对目标进行图像信号的采集,采集的图像信号经采集模块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与控制模块进行通讯连接,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至动力单元;抽取模块对目标进行抽取,并将抽取的目标转移到储存模块储存;采集单元中的传感器模块对水质进行测试,测试的水质参数由采集模块采集后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通过控制模块发送控制指令至定位单元,定位单元获得的位置信号经采集模块传输至上位机。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推进器和机械臂,其中推进器为八个,安装于一主体架中,在主体架的四个侧面各安装一个,另外四个安装于壳体底部;机械臂安装于主体架顶面四个顶点位置上,每个机械臂配置一个抽取模块。
所述机械臂采用液压控制,每个机械臂单独控制,独立工作。
所述抽取模块为四个,均与储存模块相连;各抽取模块包括引导管、光电开关、抽取推进器和挡片,其中,储存模块为一盒体,引导管与盒体连通,引导管与盒体连接的入口处设有挡片;引导管内入口前端设有光电开关,抽取推进器安装于光电开关与挡片之间。
储存模块顶部设有排水口。
所述光源共四组,均采用532nm的激光二极管阵列,四组光源分别对应安装于四个机械臂位置,并且每组对应安装图像采集模块。
压力模块,均安装于系统底部,声呐模块和压力模块的信号端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溶解氧传感器、COD传感器、水中石油烃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实用新型基于水下机器人平台的海珍品捕捞系统在捕捞海珍品时采用抽取式,避免了人工捕捞的危险,同时解决纯机械臂抓取式捕捞速度慢、易损害海珍品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0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