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05336.4 | 申请日: | 2019-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5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洋;乐雪胜;钟建强;苏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44325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章辉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前地板 加强筋 前纵梁 本实用新型 前地板 座椅 车身弯曲刚度 弯曲刚度 纵向贯通 后横梁 前横梁 易变形 合围 模态 凸起 车身 背离 覆盖 汽车 | ||
为克服现有汽车前地板结构存在车身弯曲刚度差,易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地板结构,包括前地板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前地板面板上的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和前纵梁,所述前地板面板上由所述前纵梁覆盖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朝背离所述前纵梁的方向凸起,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内部沿纵向贯通,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前纵梁之间合围形成有空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汽车前地板结构的汽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前地板结构有效提高了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模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及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车身开发过程中,前地板面板是构成乘员舱的主要构件,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以保证汽车的碰撞安全、弯曲、模态等性能。
如中国专利“CN201520971183.1”中所公开的,在传统车身中,前地板面板一般通过在面板上设置方形加强筋,来提高面板刚度,以满足模态要求,但方形筋由于材料成型限制,筋的高度一般比较小,对刚度和模态提升有限,且在该种结构中,前地板面板与纵梁之间的截面较小,不利于提高车身弯曲刚度,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汽车前地板结构存在车身弯曲刚度差,易变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地板结构,包括前地板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前地板面板上的座椅前横梁、座椅后横梁和前纵梁,所述前地板面板上由所述前纵梁覆盖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朝背离所述前纵梁的方向凸起,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内部沿纵向贯通,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前纵梁之间合围形成有空腔。
可选的,沿所述前地板面板纵向上的前至后方向,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宽度逐渐减小,对应的,所述前纵梁的宽度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座椅后横梁位于所述前地板面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前纵梁位于所述前地板面板的另一侧面上,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座椅后横梁均沿所述前地板面板的横向延伸,所述前纵梁沿所述前地板面板的纵向延伸,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座椅后横梁在所述前地板面板的纵向上间隔设置,以将所述前地板面板分隔成前部区域、中部区域和后部区域,所述前部区域设置有两个第一弧形凹坑,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凹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所述中部区域设置有两个第二加强筋,两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所述后部区域设置有两个第二弧形凹坑,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凹坑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凹坑中形成有第一漏液孔、第一条形凸筋和第二条形凸筋,所述第一漏液孔位于所述第一弧形凹坑的底部,所述第一条形凸筋和所述第二条形凸筋相互交叉,且所述第一条形凸筋和所述第二条形凸筋的交叉点位于所述第一漏液孔处。
可选的,所述第二弧形凹坑中形成有第二漏液孔、第三条形凸筋、第四条形凸筋和第五条形凸筋,所述第二漏液孔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凹坑的底部,所述第三条形凸筋、所述第四条形凸筋和所述第五条形凸筋均沿所述前地板面板的纵向延伸,且所述第四条形凸筋贯穿所述第二漏液孔,所述第三条形凸筋和所述第五条形凸筋位于所述第二弧形凹坑的两侧,所述第四条形凸筋沿所述前地板面板的横向延伸出有多个第六条形凸筋。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前地板面板的纵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前地板面板的横向延伸出有多个第三加强筋。
可选的,所述前地板面板上由所述座椅前横梁覆盖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贯通至所述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凸起部贯通至相邻的第三加强筋;所述前地板面板上由所述座椅后横梁覆盖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凸起部和第四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贯通至相邻的第三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05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轮罩
- 下一篇: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