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301592.9 | 申请日: | 201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0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斌;罗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313 | 分类号: | A61B1/31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孔 腹腔镜 吸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包括吸气管本体,所述吸气管本体为L型弯管,包括互相垂直的吸气部和出气部,所述吸气部的自由端设有斜面开口的吸气口,所述出气部通过弹性胶管与密封件的排气孔连接,所述吸气部靠近吸气口的管壁上还设有若干圆形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孔腹腔镜用腹腔内吸气管,能将吸气管本体伸入腹腔内,提高了术野上方的排烟效率,且与各入路平台兼容,有助于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推广和发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
背景技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起于1969年,2009年开始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它通过脐内20mm~30mm的小切口,置入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及器械进行操作。单孔腹腔镜手术可将疤痕隐藏于脐孔内,具有微创、伤口美容的优点,近2年来在国内呈快速发展态势。
单孔腹腔镜手术需要使用CO2气腹,且术中会使用高频电刀或者其他电外科设备,如盆底工作站、超声刀和PK仪等,因此在术中会产生大量的CO2废气和电凝烟雾,目前单孔腹腔镜手术主要入路平台有两种,带密封件的一次性套管穿刺器或不带密封件的切口牵开扩张器(使用无菌手套自制密封件),这两种入路平台的充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均集成在密封件上,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过于靠近,二氧化碳刚充入腹腔时,被距离很近的排气通道吸出,而电刀及超声刀等能量器械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反而滞留于腹腔内,导致术野模糊不清,无法进行手术,且烟雾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如不及时吸出,将影响患者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提高吸烟效率,一是通过腹壁上穿刺注射器针头或气腹针的办法来增加烟雾排放,存在难固定针头,针头易误伤腹腔内脏器,针头易堵塞等缺点;二是将排烟装置集成在手术器械上,但这类集成器械主要适用于开腹器械,单孔腹腔镜一般使用直径≤5mm的器械进行操作,由于管径小,即使将排烟装置集成在器械上,其吸烟效率也受到明显制约;三是通过扩大脐部切口,将吸引管直接放入腹腔进行排烟,但需延长切口,存在创伤大、疤痕长、无法隐藏疤痕的缺点,违背了单孔腹腔镜手术隐藏疤痕的根本理念;四是将吸引管固定在切口牵开扩张器上,但扩张器不适用于需要密封件的有气腹单孔腹腔镜,且与现在应用的入路平台也不匹配。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孔腹腔镜用腹腔内吸气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孔腹腔镜手术中吸气装置排烟效率差,与各入路平台不兼容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其中,包括吸气管本体,所述吸气管本体为L型弯管,包括互相垂直的吸气部和出气部,所述吸气部的自由端设有斜面开口的吸气口,所述出气部的自由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部通过弹性胶管与密封件的排气孔连接,所述吸气部靠近吸气口的管壁上还设有若干圆形孔。
所述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中,所述吸气部的自由端的管径大于出气部管径。
所述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中,所述吸气口的斜面开口方向背离出气部的方向。
所述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中,所述吸气部的长度大于出气部的长度。
所述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中,所述圆形孔数量大于两个。
所述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中,所述出气口、吸气口的开口边缘均为钝面。
所述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中,所述吸气管本体为塑料管。
所述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中,所述吸气管还包括延长管,所述延长管为直型管,且管径与吸气管本体的出气部一致,所述延长管的一端通过胶管与吸气管本体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排气孔连接。
所述单孔腹腔镜用吸气管中,所述延长管一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圆形孔。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未经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15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