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水路混合输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83773.3 | 申请日: | 2019-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华;姜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H02G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5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水路 混合 输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路水路混合输送管,包括消防水管、布置在所述消防水管内的若干线路支架、由所述线路支架固定的信号线与电源线合成的集成线缆;其中,所述线路支架设置有若干支腿以及能让所述集成线缆穿过的线路通过孔,所述支腿的一端与所述消防水管内壁贴紧,另一端与所述线路通过孔连接;所述集成线缆在所述线路通过孔中采用紧定螺钉固定;所述线路支架在所述消防水管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该电路水路混合输送管一方面使得消防机器自身重量减轻,除去电源后留出的多余的空间可应用于完善其它功能设计,不需要考虑信号天线的布置、机器的续航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使集成线缆中的电源以及信号线路得到有效冷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消防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灭火机器的电源、信号源与水源输送的结构设计,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路水路混合输送管。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各种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隧道、地铁等不断增多,油品燃气、毒气泄漏爆炸、隧道、地铁坍塌等灾害隐患不断增加。此类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处置过程复杂、危害巨大、防治困难等特点,已成顽疾。消防机器人能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有效地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数据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而消防机器人代替消防员进入危险复杂的灾害事故现场,必须考虑到消防机器人的电子元器件、机械材料等构件承受腐蚀、高温、粉尘、浓烟等恶劣环境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其关键部位进行防腐蚀、防爆处理,保证其处于稳定工作状态,以确保顺利完成任务。
目前市场上的消防机器,大多采用无线远程控制的形式,操作无线设备的人员远离火场至安全地带,通过无线信号来控制消防机器的移动以及进行消防灭火工作。该类消防机器采用内置电源,续航时间大概三四个小时左右,机器尾部带有耐火消防水管,用于给消防机器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使其用于消防和自身设备冷却。该现有技术的优点是消防机器可深入火场进行探测和救援,不需自带贮水箱,由于采用内置电源,可以避免有长长的导线以及导线的冷却和防护,但是该种形式的消防机器缺点也很明显,具体表现为:因为采用内置电源,机器本身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电池容量、续航时间能否保证、电池的寿命以及后期的维护、电池在机器中的结构布置、电池的冷却及防护、增加电池模块进而导致机器本身体积增加以及控制和反馈用的天线的布置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路水路混合输送管,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水路混合输送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路水路混合输送管,包括消防水管、布置在所述消防水管内的若干线路支架、由所述线路支架固定的信号线与电源线合成的集成线缆(3),其结构特点是:
所述线路支架设置有若干支腿以及能让所述集成线缆穿过的线路通过孔,所述支腿的一端与所述消防水管内壁贴紧,另一端与所述线路通过孔连接;
所述集成线缆在所述线路通过孔中采用紧定螺钉固定;
所述线路支架在所述消防水管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电路水路混合输送管,将机器电源线以及信号线汇集为一根集成线缆,集成线缆穿过线路支架,线路支架再按一定间隔距离穿入消防水管,最后消防水管再与消防机器连接,从而只需一根水管与电源线和信号线混合的管道便实现了对消防设备的控制,不再需要单独在消防机器外设置电源线与信号线,也不再需要内置电源的消防灭火机器。
另外,采用紧定螺钉来固定集成线缆,方便了线路支架与集成线缆的整体组装和拆卸维修。
优选的,所述的支腿截面形状呈菱形且四条边为曲线光滑过渡,能有效减轻支腿在消防水管中所造成的水流阻力,同时保证了线路支架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工程学院,未经黑龙江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37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