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手术吸烟装置及微创手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53523.5 | 申请日: | 2019-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1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谷一超;黄金师;赵勇;华凯云;廖俊敏;李爽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11463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曹桓<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斜切口 微创手术 吸烟装置 抽气管 抽气口 吸气管 烟雾 抽气装置连接 微创手术系统 相对设置 烟雾扩散 医疗器材 套管针 侧孔 排出 平齐 微创 抽出 体内 相通 外部 申请 健康 | ||
本申请提供了微创手术吸烟装置及微创手术系统,涉及微创医疗器材技术领域。一种微创手术吸烟装置,包括吸气管和抽气管。吸气管的一端用于与套管针的侧孔连接,另一端具有斜切口。抽气管的一端具有端部平齐的抽气口,另一端用于与抽气装置连接,抽气口与斜切口相对设置且与斜切口连接,并使斜切口与外部相通。该装置可以及时的将排出的烟雾吸走,避免烟雾扩散至空气中,不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并且吸排烟雾的过程中不会导致腔体内的膨腹气体被抽出,不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创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微创手术吸烟装置及微创手术系统。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电针是腹腔镜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器械,它在切割组织时会产生较多烟雾,这些烟雾会遮挡手术视野,如果用吸引器直接吸,由于吸引烟雾的同时首先会排出大量事先充入腹腔用于抬高腹壁暴露手术视野的膨腹气体,导致腹腔有所塌陷,使手术空间逐渐缩小而不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给手术者增加手术难度,容易造成误伤;如果通过穿刺套管针的开关排放烟雾是直接将烟雾排出病人体外并暴露于空气中,长期性吸入这些烟雾会对手术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微创手术吸烟装置及微创手术系统,吸走腹腔内的吸引烟雾,避免烟雾排至空气中,同时不会吸走腔体内的膨腹气体,不会影响手术的进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吸烟装置,包括吸气管和抽气管。吸气管的一端用于与套管针的侧孔连接,另一端具有斜切口。抽气管的一端具有端部平齐的抽气口,另一端用于与抽气装置连接,抽气口与斜切口相对设置且与斜切口连接,并使斜切口与外部相通。
该微创手术吸烟装置通过抽气管和引气管有缝隙对接,观察引气管与抽气管之间的缝隙,得知引气管内的烟雾的排出情况。通过抽气管选择性的进行抽风,既排出腹腔内的烟雾,又避免烟雾扩散至空气中。引气管与外界相通,避免抽气过程中体腔内气压的变化,避免膨腹气体被抽出,使手术空间缩小,影响手术的进行。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广泛的应用于微创手术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微创手术吸烟装置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具有相对的两端,抽气管靠近抽气口一端、吸气管靠近斜切口的一端分别与连接件的两端固定连接,连接件的两端之间为中空结构。
抽气管和吸气管通过连接件连接,提高抽气管与吸气管连接的稳固性,保证吸气管中的烟雾均被抽气管抽走。该连接件的中空结构提供较好的视线,方便观察吸气管的斜切口的烟雾排出情况,可以及时的进行抽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连接杆连接,抽气管靠近抽气口一端、吸气管靠近斜切口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连接。
该结构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同时可以更换吸气管,多次使用抽气管和连接件。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便捷,使用省时省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抽气口与斜切口通过粘贴带固定连接。
贴膜使用较为简单,且取材方便,灵活性强,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抽气口与斜切口的位置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抽气口与斜切口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该结构可以避免当烟雾较多,一下冲出斜切口,扩散至抽气管的抽气范围,使得烟雾扩散至空气中,对医务人员造成影响。烟雾在排出斜切口时,没有受到其他作用力,则烟雾会沿原路线运动,即向靠近抽气口的方向运动。进行抽气时,可以将烟雾均抽走,不会扩散至其他地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抽气口的内直径与斜切口的横截面的内直径相等。
该结构保证吸气管内的烟雾在排至斜切口时,在抽气管的抽气范围内,避免烟雾扩散到空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535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肺癌的磁导航射频消融导管
- 下一篇:微型高频针状电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