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82741.4 | 申请日: | 2019-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40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徐慧芬;邱永荣;章涵;李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1/00 | 分类号: | F22B1/00;F22B37/14;F03G6/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杭州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汽包 蒸汽发生器 太阳能光热发电 本实用新型 升汽管 蒸汽 管壳式换热器 高温熔盐 虹吸原理 气液分离 强制循环 自然循环 混合物 虹吸式 降液管 无循环 降液 加热 流出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包括蒸发器、汽包、降液管和升汽管。蒸汽发生器整体采用虹吸式结构,蒸发器采用水平放置的管壳式换热器,汽包布置在蒸发器的上方,水沿降液管自汽包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被高温熔盐加热为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继而通过升汽管进入汽包进行气液分离,蒸汽自汽包出口流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利用虹吸原理达到自然循环,无循环泵等强制循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储热介质在镜场中吸收太阳能,然后在蒸汽发生系统中将吸收的太阳能以热能的形式传递给水或蒸汽,进而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做功发电。由于良好的理化性质,熔盐被广泛作为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储热介质,应用于光热蒸汽发生系统。
随着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朝着大容量、高参数、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强制蒸发式蒸汽发生系统由于使用循环泵提供系统驱动力及压力,导致运行成本高以及系统可靠性低的缺点。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太阳能光热发电需要的蒸汽发生器,而且运行安全可靠,经济性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系统不设置循环泵,运行安全可靠,经济性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包括蒸发器、汽包、降液管和升汽管。
整体采用虹吸式结构,蒸发器采用水平放置的换热器,汽包布置在蒸发器的上方,其一端设置降液管,另一端设置升汽管,并且换热器通过进水箱和出水箱分别连接降液管的另一端和升汽管的另一端,
自然循环通道包括:水沿降液管自汽包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被高温熔盐加热为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继而通过升汽管进入汽包进行气液分离,蒸汽自汽包出口流出。
所述的蒸发器位于所述的汽包的下方,并通过所述的降液管和所述的升汽管连通。所述的蒸发器两侧分别为进水箱和出水箱,进水箱和出水箱通过管束连通。水通过所述的降液管自所述的汽包流入所述的蒸发器一侧的进水箱,并流入所述的蒸发器的管束。高温熔盐自所述的蒸发器熔盐进口进入,将所述的蒸发器管束内流动的水加热为水和蒸汽混合物,变为低温熔盐,自所述的蒸发器熔盐出口流出。在所述的蒸发器管束内的水和蒸汽混合物进入出水箱,继而通过所述的升汽管进入所述的汽包进行气液分离,水蒸气自所述的汽包蒸汽出口流出。
所述的蒸发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管壳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
所述的蒸发器包括但不限于单管程、双管程和多管程式。
所述的蒸发器布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卧式布置和立式布置。
所述的汽包内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旋风分离器和百叶窗式分离器。
所述的降液管与蒸发器进水箱的结合口位置低于升汽管与蒸发器出水口结合口的位置。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无循环泵对水加压提供水在蒸发器和汽包之间流动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蒸汽发生器,包括蒸发器1、汽包2、降液管3和升汽管4。
蒸发器1位于汽包2的下方,并通过降液管3和升汽管4与汽包2连通。蒸发器1两侧分别为进水箱11和出水箱12,进水箱11和出水箱12通过管束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2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