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剖面磁电偶极子折叠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17283.9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潘锦;姬新阳;杜正军;杨德强;刘贤峰;赵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北斗天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9/16;H01Q19/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敖欢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剖面 磁电 偶极子 折叠 天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剖面磁电偶极子折叠天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垂直金属挡板围成的矩形框,矩形框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两个水平矩形金属贴片、两个折叠垂直金属贴片、一个金属地板,金属地在折叠垂直金属贴片下方设有两个凸起,每个凸起的底面设有缝隙,天线馈电部分包括SMA接头和金属条带馈线,本发明通过同时折叠垂直金属贴片和位于垂直贴片中间的金属地板,有效的延长了磁偶极子电流路径,可将天线剖面由0.25λ降至0.075λ,该天线在显著降低全金属磁电偶极子天线高度的同时,保留了其阻抗带宽大、方向图对称、辐射增益高和背向辐射小等优点,使剖面高度不再成为全金属磁电偶极子天线应用中的缺陷,可应用于5G基站天线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5G基站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剖面磁电偶极子折叠天线。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5G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启了万物互联之门,推动了诸如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势必将对未来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5G在给大家带来美好愿景的同时,也对现有的基站天线技术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通信频率大幅度提高,基站单天线的覆盖范围大大缩小,导致基站数量大大增加,所带来的成本消耗将会是5G普及过程中的最大阻碍。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天线的性能,实现多功能、多任务的目的,进而降低成本,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设计小型化、高增益、宽频带、低成本的高性能基站天线已经成为当今天线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磁电偶极子天线,采用互补型天线设计,具有带宽宽、方向图对称、背向辐射小和结构简单等优点,且辐射贴片接地,是基站天线的理想选择。然而,该型天线也存在剖面较高、体积较大的明显缺点。公开的文献资料中,通过折叠垂直贴片和在地板开槽等方法,可以降低天线的剖面高度,但是距离实际应用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分析磁偶极子的电流路径,采用同时折叠垂直贴片和金属地板的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天线剖面,有效克服了磁电偶极子天线剖面较高的缺点,可以满足5G基站天线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剖面磁电偶极子折叠天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剖面磁电偶极子折叠天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垂直金属挡板6围成的矩形框7,矩形框7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左右两个水平矩形金属贴片1、左右两个折叠垂直金属贴片2、金属地板3,所述两个水平矩形金属贴片1、折叠垂直金属贴片2都关于矩形框7中心左右对称设置,每个折叠垂直金属贴片2包括底部垂直贴片a、垂直于底部垂直贴片a的水平贴片b、垂直于水平贴片b的顶部垂直贴片c,金属地板3在折叠垂直金属贴片2下方设有两个矩形的凸起8,每个凸起8由顶部和两侧的三个金属面组成,每个凸起8的底面设有缝隙9,两个凸起8关于矩形框7中心左右对称设置;
所述左右两个水平矩形金属贴片1构成水平电偶极子天线;所述左右两个折叠垂直金属贴片2和位于折叠垂直金属贴片2中间的金属地板3组成U型结构等效为磁偶极子天线,电偶极子天线和磁偶极子天线相互垂直放置;
所述天线馈电部分包括SMA接头5和金属条带馈线4,金属条带馈线4由三部分连接组成,分别为第一垂直铜带d、水平铜带e和第二垂直铜带f,第二垂直铜带f直接与顶部垂直贴片c连接,位于金属地板3下的SMA接头5内导体连接到第一垂直铜带d,SMA接头的外导体固定在金属地板3上;
所述垂直金属挡板6的高度=底部垂直贴片a的高度+水平贴片b的厚度+顶部垂直贴片c的高度+水平矩形金属贴片1的厚度。
作为优选方式,水平矩形金属贴片宽度为23mm,长度为46mm。
作为优选方式,折叠垂直金属贴片2包括高度4.8mm的底部垂直贴片a、宽度9mm水平贴片b,高度0.8mm的顶部垂直贴片c,a、b、c三者长度均为4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北斗天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北斗天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72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