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L-半胱氨酸的基因工程菌、构建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09238.9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9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柳志强;陈勇贞;张博;郑裕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90;C12P13/12;C12R1/19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冷红梅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胱氨酸 基因工程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一种L‑半胱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构建方法,以及该基因工程菌在微生物发酵制备L‑半胱氨酸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1)强化大肠杆菌L‑半胱氨酸合成途径的丝氨酸模块,增强大肠杆菌对丝氨酸的利用能力,(2)减弱丝氨酸的转运,减弱副产物对L‑半胱氨酸合成的影响,(3)增加硫模块合成基因的表达(4)质粒上异源表达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serC基因,得到L‑半胱氨酸高产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株,L‑半胱氨酸产量从2.7g/L提高到3.83g/L。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L-半胱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构建方法,以及该基因工程菌在微生物发酵制备L-半胱氨酸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L-半胱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既是某些氨基酸合成的前体物质;由于半胱氨酸含有特殊的化学键巯基,又在蛋白质的折叠、组装、稳定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L-半胱氨酸的用途主要集中在4个行业:食品行业——用于面包的改良剂;化妆品行业——用于美容水、烫发液、防日晒的护肤膏霜;医药行业——用做化痰药,治疗支气管炎;饲料行业——用做饲料添加剂。据统计每年需要的L-半胱氨酸大约为5000吨,这个需求并不断地上涨。
目前国内L-半胱氨酸的生产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化学合成法——以α-溴丙烯酸甲酯和硫脲为原料,反应得到2-甲基噻唑啉-4-羧酸甲酯,在进一步水解得到;毛发水解法——将毛发或者羽毛加工形成胱氨酸后,溶解在盐酸中,然后通过电解还原制得;酶催化法——第一步与化学合成法相同通过反应得到2-甲基噻唑啉-4-羧酸(DL-ATC),在嗜噻唑假单胞菌的三种酶作用下不对称水解成L-半胱氨酸;综合考虑L-半胱氨酸现有生产方法的回收率和环境因素,以可再生的廉价基质用微生物发酵生产L-半胱氨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德国Wacker公司实现了微生物发酵法产业化生产L-半胱氨酸。
随着对微生物代谢过程的不断了解,以及代谢工程技术的日益发展,使用葡萄糖等为原料来生产包括L-半胱氨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具备广阔的生产前景。但是,由于野生型菌株自身原因,胞内合成L-半胱氨酸途径受限,所以发酵法生产L-半胱氨酸最重要的是得到适当的L-半胱氨酸高产菌株。产L-半胱氨酸的菌株获得可以通过传统诱变筛选和代谢工程技术。在代谢工程改造过程中,由于不同的代谢途径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联,以及辅因子的与主代谢途径的竞争和协作关系,往往要从多角度来进行代谢工程改造。
在大肠杆菌中L-半胱氨酸的从头合成比较复杂,在半胱氨酸合成酶cysM或cysK的催化下进行:一分子O-乙酰丝氨酸和一分子S2-或S2O32-形成半胱氨酸。其中O-乙酰丝氨酸来源于葡萄糖,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生成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脱氢酶(serA)催化下生成3-磷酸丙酮酸,3-磷酸丙酮酸在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serC)进一步催化下生成3-磷酸丝氨酸,3-磷酸丝氨酸在磷酸丝氨酸磷酸化酶(serB)进一步催化下生成丝氨酸,最后丝氨酸与乙酰-CoA在丝氨酸乙酰转移酶(cysE)的催化下生成O-乙酰丝氨酸。而S2-则通过大肠杆菌体内由SO42-还原而成,S2O32-则由胞外的S2O32-转运到胞内。L-半胱氨酸的生物合成还与NADPH有关,同时L-半胱氨酸、甘氨酸同属于丝氨酸族氨基酸,它们有着共同的前体物质丝氨酸,所以削弱竞争支路也是一种良好的策略。更重要的是L-半胱氨酸对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过去对L-半胱氨酸的发酵生产尚未有深入细致的研究。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代谢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一株产L-半胱氨酸的基因工程菌,以及该基因工程菌在微生物发酵制备L-半胱氨酸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产L-半胱氨酸的基因工程菌,由如下方法构建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9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翻斗车
- 下一篇:一种二冲程直流扫气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