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消光树脂乳液、制备方法及其在水性哑光油墨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08367.6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9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青;王开吉;周奎任;陈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18/10 | 分类号: | C08G18/10;C08G18/44;C08G18/66;C08G18/67;C08G18/34;C09D11/102;C09D11/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乳液 制备 方法 及其 水性 油墨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消光树脂乳液,按质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5~10份的聚碳酸酯多元醇、20~30份二异氰酸酯、5~15份海松酸改性多元醇、20~25份羧酸型扩链剂、3~6份的中和剂、40~60份去离子水和1.0~2.0份助剂;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消光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性哑光油墨中的应用。本发明得到的自消光树脂乳液稳定性好、粘度低,应用到水性哑光油墨中,得到的水性哑光油墨层抗刮性>200g、耐醇性>300次、表面能≥56mN/m,具有优异的再印刷性,非常适合应用到3C产品的包装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3C产品的包装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自消光树脂乳液、制备方法及其在水性哑光油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哑光油墨,也称作上光油,一般由树脂、溶剂和起消光作用的填料组成,是涂敷在有色印刷层或直接涂敷在基材上起到调节光泽度、色差、改善表面性能的一层透明印刷层,同时对底层材料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了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因刮擦、磨损所带来的产品外观缺陷,哑光油墨的印刷在3C产品的包装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传统的哑光油墨常用二氧化硅或蜡粉作为消光填料,在哑光油墨在基材干燥后上浮到印刷层表面,起到降低光泽的作用。消光填料不溶于溶剂,在树脂溶液中以悬浊液的形式存在,在墨槽中很容易出现团聚现象;在哑光油墨层干燥过程中受温度、风速、溶剂挥发影响,填料上浮的程度不同,带来光泽度不均一的情况;在哑光油墨干燥后,消光填料堆积在哑光油墨层表面,结构为空心的,受到外力挤压后,极易产生痕迹,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另外,传统哑光油所使用的苯类、酮类、酯类溶剂极易挥发,有刺激气味且对人身体不同程度的毒害,在干燥过程中,溶剂挥发到空气中会严重的破坏环境,不符合国家环保的要求。
不含对人体和环境有害溶剂的水性哑光油逐渐出现在市场上,通过添加消光填料达到消光效果的水性哑光油墨依旧未能解决哑光油墨使用过程及干燥后所存在的问题,另外耐醇性相比于油性哑光油墨也有恶化。
专利CN110183611A公布了一种水性聚氨酯自消光树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备的自消光树脂应用到印花浆料上,得到的哑光油墨层哑度低、耐弯折、耐老化性强;该乳液主要通过渗透吸收的方式附着到纺织物上,在渗透性很差的PE、PP、PI等非极性基材表面或极性基材表面薄膜基材上粘结力小,容易脱落,同时光泽度太低,无法调控,应用到3C产品的包装印刷上无法将光泽度调整到要求的范围内,对于耐醇性、抗划伤性也难以满足要求。
专利CN109796574A提到了一种自消光树脂,得到的自消光树脂涂覆到塑料表面后有很强的韧性和附着力,同时引入有机硅提高了哑光油墨层的爽滑度,从而增强了哑光油墨层的抗划伤性;专利CN108384373A也提到了一种水性哑光油墨及其制备方法,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然后加入溶剂及助剂得到一种水性哑光油墨,该水性哑光油墨在薄膜基材上附着力好、抗刮、且耐醇性优异,其抗刮性、附着力是通过多种助剂的引入来实现;但是上述两篇专利分别引入了不同功能作用的有机硅,使得哑光油墨层干燥后表面能低,再印刷性小,严重限制在在3C产品包装领域的应用。
因此急需开发一种使用性能稳定,哑光油墨层干燥后抗划伤性能优异、表面性能(如色差、光泽度及表面能)满足产品要求,且可实现再印刷性的环境友好型哑光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消光树脂乳液、制备方法及其在水性哑光油墨中的应用。
本发明得到的自消光树脂乳液稳定性好、粘度低,用其制备的水性哑光油墨使用过程中无沉降现象,涂布到有色印刷层或其它基材上干燥后可将光泽度和色差调节到要求范围内,抗划伤性>200g,耐醇擦拭>300次,表面能≥56mN/m,哑光油墨层上丝网印刷无脱落,同时水性哑光油墨不含对人体及环境有害的挥发性溶剂,非常适合应用到3C产品的包装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8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紫色红曲霉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循环加热方式的吸附剂再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