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SLM工艺用锰铜阻尼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9302.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7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军;孙永庆;刘振宝;梁剑雄;杨志勇;苏杰;王春旭;李文辉;马聪慧;胡家齐;厉勇;韩顺;宁静;高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2C22/00 | 分类号: | C22C22/00;B22F9/08;B22F10/28;B22F10/64;B33Y70/00;B33Y10/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lm 工艺 用锰铜 阻尼 合金 粉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基于SLM工艺用锰铜阻尼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增材制造用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该粉末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5%、Ni:4.9~5.2%、Si:≤0.15%、Fe:1.8~5.0%、Cu:20~23%、P:≤0.03%、S:≤0.06%,余量为M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制造工艺包括:母合金制备,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法VIGA制粉,惰性气体保护下机械振动与气流分级筛粉与收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粉末球形度高,松装密度高,休止角小,流动性好且15~53μm的细粉收得率较高,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增材制造领域用减震阻尼的零部件,也可推广至交通、核电的精密电子仪器的增材制造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用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LM工艺用锰铜阻尼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减振降噪问题已越发的受到个人,企业的关注。尤其伴随航空、船舶、汽车领域装备的发展日趋高速化和大功率化,由此产生的宽频带随机激振会引起结构的多共振峰响应,从而使电子器件失效,仪器仪表失灵,严重时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为了解决振动和噪音问题,针对特定的振动和噪声源,采用具有高阻尼性能的材料制备阻尼元件,将振动能大部分转变为热能,从而获得减振降噪的效果。因此,高阻尼减振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金属材料基阻尼合金作为一类新颖的功能结构材料,可实现振源即承载部件与阻尼构件一体化,与传统减振降噪对策相比,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及技术先进、效果好等优点,已开始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典型的孪晶型阻尼锰铜合金与其它的阻尼合金相比,因为具有优良的阻尼性能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在航天、舰船,精密电子仪表仪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其热加工性能一般,多数以铸造或复杂精密锻造方式成型。相对而言,增材制造(3D打印)具有不受零件复杂程度约束、材料利用率高与制造周期短等技术优势,已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制造技术之一。其中SLM技术要求的金属粉末粒度范围较小(15~53μm),因而目前国内外多数以气雾化制粉为主。而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法(VIGA)是唯一能够高效、大批量、低成本的进行SLM技术用金属粉末制备的方法,其制备的雾化粉末具有球形度高、粉末粒度可控、氧含量低、生产成本低以及适应多种金属粉末的生产等优点,已成为高性能及特种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SLM工艺用锰铜阻尼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合金成分、制粉工艺以及匹配的3D打印与后处理工艺,制造一种适用于增材制造(SLM)工艺的锰铜阻尼合金粉末,提供除了铸造与精密锻造外,另一种增材制造锰铜阻尼合金零部件的制造方法与金属粉末耗材。
本发明锰铜粉末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15%、Ni:4.9~5.2%、Si:≤0.15%、Fe:1.8~5.0%、Cu:20~23%、P:≤0.03%、S:≤0.06%,余量为Mn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各元素的作用及配比依据如下:
碳:碳作为间隙固溶原子,虽可以提高合金基体强度,但会损害钢的塑韧性与SLM打印成形性。碳可以扩大γ相区,但不能无限固溶,与基体元素形成碳化物对锰铜合金性能不利,故综合考虑本发明锰铜合金的碳控制在0.15%以内。
镍:锰铜阻尼合金因锰含量高,耐蚀性能差,故通过添加镍等合金元素降低锰含量,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熔铸工艺和耐蚀性,以达到使用要求。一般认为固溶体中的Ni会稳定γ相,导致富锰区缓慢形成,但对阻尼性能不利,故本发明锰铜合金的镍控制在4.9~5.2%以内。
硅:Si是锰铜合金中的有害元素,会形成氧化物夹杂,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本发明锰铜合金的硅控制在0.15%以内。
铁:Fe元素可作为应力诱发马氏体的胚核,促进合金中大量的γ马氏体的形成。同时Fe还可以促进Mn合金的调幅分解,产生贫Mn或富Mn区,促进晶界的析出,提高合金的阻尼性能。综合考虑,本发明锰铜合金的铁控制在1.8~5.0%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未经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93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