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轧机组轧制线标高优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88335.4 | 申请日: | 2019-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4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彭艳;孙建亮;姚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B37/72 | 分类号: | B21B37/72;B21B37/30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 地址: | 056038 河北省邯郸市光明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轧制 标高 优化 方法 | ||
1.一种精轧机组轧制线标高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计算精轧机组的第i架轧机轧辊出口处带钢中性层上半部分的中心线长度li1和中性层下半部分的中心线长度li2,i=1、2…n;
其中,li1的计算公式为:
li2的计算公式为:
上两计算公式中,hi为精轧机组第i架轧机带钢的出口厚度,SΔi1为第i架轧机上轧辊在单位时间内沿带钢的长度方向上轧出的金属面积,SΔi2为第i架轧机下轧辊在单位时间内沿带钢的长度方向上轧出的金属面积,Si为第i架轧机沿带钢的长度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带钢的出口面积;
式(1)中,SΔi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αi1为第i架轧机的上轧辊单位时间内转动的角度,Ri1为第i架轧机的上轧辊半径,θi为第i架轧机的咬入倾斜角,i=1、2…n;
式(2)中,SΔi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αi2为第i架轧机的下轧辊单位时间内转动的角度,Ri2为第i架轧机的下轧辊半径,θi为第i架轧机的咬入倾斜角,i=1、2…n;
式(1)和式(2)中的Si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式(1)、式(2)和式(5)中的hi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hi=hi-1*(1-εi) (6)
其中,hi-1为第i架轧机的带钢的入口厚度,εi为第i架轧机的压下率;
b、以精轧机组的第i架轧机轧辊出口处带钢中性层上半部分中心线长度与下半部分中心线长度的差值(li1-li2)作为头部翘曲判别因子,表征带钢的头部翘曲程度;
c、确定精轧机组轧制线标高的优化变量,所述优化变量包括各架轧机的压下率[ε1 ε2… εi]和各架轧机的咬入倾斜角[θ1 θ2 … θi];
d、确定约束条件:
以带钢在轧制过程中始终保持向上翘曲为条件,建立关于轧机轧辊出口处带钢中性层上半部分中心线长度li1和下半部分中心线长度li2的约束方程:
以带钢稳定咬入为条件,设定各架轧机咬入倾斜角区间:
其中,为第i架轧机带钢稳定咬入的最小倾斜角,为第i架轧机带钢稳定咬入的最大倾斜角,i=1、2…n;
以带钢在各架轧机上的压下率分配原则,设定各架轧机的压下率区间:
其中,为根据压下率分配原则分配的最小压下率,为根据压下率分配原则分配的最大压下率;
各架轧机压下率εi满足以下关系式:
H*(1-ε1)(1-ε2)…(1-εi)=h (10)
其中,H为轧机组带钢入口厚度,h为轧机组带钢出口厚度;
e、确定满足上述约束条件下的优化目标函数为:
min{|(l11-l12)+(l21-l22)+…+(li1-li2)|} (11)
f、将上述公式以及约束条件公式代入上述优化目标函数,得出精轧机组各架轧机的咬入倾斜角θi和压下率εi的最优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程大学,未经河北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833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