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70410.4 | 申请日: | 2019-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作绩;温琦;张福源;亓琳;吕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C13/00;B63B35/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三脚架 观测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包括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1)、声学多普勒流速仪(2)、温盐深蚀度仪(3)和圆盘状的浮体(5),浮体(5)的中部设置有贯穿浮体(5)的内部通孔,内部通孔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浮体(5)的圆盘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声学多普勒流速仪(2)、温盐深蚀度仪(3)设置于浮体(5)的侧部并与浮体(5)固定连接;所述浮体(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盖板(7),浮体(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盖板(7)之间设置有连杆(1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属于深海探测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深水重载搭载装备是在6000米深海底进行原位观测的一种装备。它的开放式结构设计能承载高精度、高频率的声学和光学等各类仪器,落底稳定,对底部边界层的物理、化学、地质及生物学参数进行长期、稳定、自容的原位观测。现有技术中的深水重载搭载装备搭载的TELEDYNE R12K声学释放器、NORTEK声学多普勒流速仪、NORTEK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RBR温盐深蚀度仪等仪器昂贵,需要安全放置、回收。为了保持深水重载搭载装备在海底的稳定性,深水重载搭载装备的下方会搭载一个2.5吨的三脚架,使得在深水重载搭载装备回收过程中回收困难,全部回收浮力均需要通过吊装设备提供,造成了深水重载搭载装备回收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了保持深水重载搭载装备在海底的稳定性,深水重载搭载装备的下方会搭载一个2.5吨的三脚架,使得在深水重载搭载装备回收过程中回收困难,全部回收浮力均需要通过吊装设备提供,造成了深水重载搭载装备回收困难”的不足,提供一种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包括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1)、声学多普勒流速仪(2)、温盐深蚀度仪(3)和圆盘状的浮体(5),浮体(5)的中部设置有贯穿浮体(5)的内部通孔,内部通孔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分别设置于浮体(5)的圆盘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声学多普勒流速仪(2)、温盐深蚀度仪(3)设置于浮体(5)的侧部并与浮体(5)固定连接;所述浮体(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盖板(7),浮体(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盖板(7)之间设置有连杆(11),连杆(11)的两端分别与浮体(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盖板(7)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浮体(5)上表面的盖板(7)上固定设置有上拉架左(8)和上拉架右(9),所述上拉架左(8)和上拉架右(9)均为U型且上拉架左(8)和上拉架右(9)的U型开口朝向浮体(5)上表面的盖板(7);所述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1)穿过浮体(5)的内部通孔并与上拉架左(8)、上拉架右(9)固定连接,上拉架左(8)和上拉架右(9)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卸扣(13),两个卸扣(13)连接有释放钩(14);所述浮体(5)的下方设置有三脚架(24),三脚架(24)与浮体(5)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将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1)、声学多普勒流速仪(2)、温盐深蚀度仪(3)均固定设置于浮体(5)上,浮体(5)可以为整体装备提供正浮力,确保深水重载浮体搭载装置在完成任务后在声学甲板单元释放后为深水重载浮体搭载装置回收提供足够浮力。浮体(5)的浮力可以通过改变浮体(5)的体积得以改变。浮体(5)上设置的贯穿浮体(5)的内部通孔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在深水重载浮体搭载装置放置到海底的过程中,水流通过内部通孔并经过内部通孔排出,起到了导流的作用,尽可能避免深水重载浮体搭载装置在下方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确保深水重载浮体搭载装置下放到预定位置。三脚架(24)挂于浮体(5)的下方,作为深水重载浮体搭载装置的整体配重。
优化的,上述海底三脚架观测系统,所述浮体(5)上设置有若干贯穿浮体(5)的导流孔(30),导流孔(30)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浮体(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导流孔(3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浮体(5)的上表面、下表面垂直设置,全部导流孔(30)围绕内部通孔呈环形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0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