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电气元件安装的配电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57878.X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宋杰;李琦;李伟;方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正日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B1/34 | 分类号: | H02B1/34;H02B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电气 元件 安装 配电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电气元件安装的配电柜,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柜体;柜体一相对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滑轨;滑轨通过导轨滑动连接有滑块;柜体一相对内侧壁间滑动连接有底板;底板一侧面固定有若干导柱;底板由下往上依次活动连接有若干安装板;柜体一相对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与滑块铰接;若干安装板通过连接板和连接件依次连接;最上端的安装板与滑块转动连接;最下端的安装板侧面固定有与导柱配合的滑套。本发明通过滑动连接底板,以及通过滑轨导轨连接若干安装板,使得安装板可移动拉出,解决了现有配电柜检修不便的问题,通过支撑杆实现对安装板的依次提升,解决了现有元器件距离较近更换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电气元件安装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现有的配电柜内设有若干个安装板,安装板设置有用于安装元器件的凹槽或连接孔。配电柜内的元器件出现故障或损坏,需要检修时,维修人员只能将柜门打开,对配电柜内的元器件进行检查维修。
但由于电器元件安装位于靠近配电柜后侧壁位置,对配电柜的内部元器件检查时,受到两侧壁的影响,维修人员不能很全面的对各元器件进行检查。同时,维修的过程中受到配电柜两侧壁的影响,维修人员的手臂活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操作十分不便,影响检修工作的效率,且安装后的元器件大多距离较近,也给拆卸更换带来较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电气元件安装的配电柜,通过滑动连接底板,以及通过滑轨导轨连接若干安装板,使得安装板可移动拉出,解决了现有配电柜检修不便的问题,通过支撑杆实现对安装板的依次提升,解决了现有元器件距离较近更换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便于电气元件安装的配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一相对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有滑块;
所述柜体一相对内侧壁间滑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导柱;所述底板位于柜体底部;所述底板由下往上依次活动连接有若干安装板;所述柜体一相对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滑块铰接;所述支撑杆下端位于滑轨斜下方,且靠近柜体开口侧;
所述安装板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直槽口;所述安装板侧面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板一一对应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连接板竖直方向;若干所述安装板通过连接板和连接件依次连接;
最上端的所述安装板侧面与滑块转动连接;最下端的所述安装板一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导柱配合的滑套。
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后侧壁上端铰接有顶壁板;所述顶壁板下表面并排固定连接有扇形板;两所述扇形板分别与柜体两外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与柜体内侧壁间连接有棘轮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安装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定位孔一一对应的定位销。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通过滑动连接底板,通过滑轨和导轨连接安装板,使得底板和若干安装板均可朝外拉出,维修人员不必探入配电柜内,减小了配电柜对检修操作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检修的便利性,以及检修效果。
2、本发明通过依次连接的安装板,移动过程中通过支撑杆实现安装板的提升,使得各安装板间间距增加,从而使得安装板上的电器元件间距变大,从而提高了拆卸更换的便利。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正日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正日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78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冻香菇莲藕猪肉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共生菌培养基及共生菌培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