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墨组合物及喷墨记录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34739.5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D11/30 | 分类号: | C09D11/30;C09D11/32;C09D11/324;B41J2/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纪秀凤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组合 喷墨 记录 组件 | ||
提供一种适合于具备大容量油墨容纳容器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抑制了起泡的油墨组合物及喷墨记录组件。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油墨组合物包含自分散型颜料、无皂树脂和水,向50mL的样品瓶中称量15mg的该油墨组合物,并把样品瓶在1分钟内振荡100次,在该振荡后的60秒后的泡沫距液面的高度为1c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组合物及喷墨记录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一种喷墨打印机,其是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该液体喷射装置通过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中喷出的微小墨滴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等。专利文献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具有用于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油墨的油墨罐。油墨罐具有设置于上部的液体注入口以及与液体注入口和外部空气连通的液体容纳部。使用者将油墨瓶的补充口插入到油墨罐的液体注入口,将容纳于油墨瓶中的油墨注入到油墨罐。也就是说,油墨罐是即使容纳于油墨罐中的油墨用尽也不更换油墨罐而从外部补充油墨的、所谓的连供式的油墨容纳容器。
具备这样的能够补注油墨的连供式油墨容纳容器的喷墨打印机在办公室、SOHO等有时会用于在普通纸上打印文字或图像。因此,要求耐水性、耐记号笔性等印字物的图像坚牢性。
为了确保印刷物的图像坚牢性,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包含颜料、有机化合物和水的油墨组合物。具体而言,示出了再溶性指数为0.5分钟以上且10分钟以下的油墨组合物,所述再溶性指数是指在质量降低至50%而进行了增稠的油墨组合物中通过添加与所降低的质量等量的水而直至恢复到增稠前的油墨粘度为止的时间。根据这样的油墨组合物,在使用连供式油墨容纳容器进行长期印刷时,抑制气液界面异物的产生而连续印字稳定性优异,并且能够获得图像坚牢性优异的印刷物。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连供式油墨容纳容器中,从使用者的补注频率的便利性和使作为向油墨容纳容器进行油墨供给的油墨注入容器的油墨瓶的废弃物减少的观点出发,希望油墨容纳容器会进一步大容量化。这种油墨容纳容器的大容量化,考虑在高度方向上增大油墨容纳容器的容量,以免喷墨记录装置的设置面积增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23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09119号公报。
这样的油墨容纳容器的高度方向的容量增大具有在向油墨容纳容器注入油墨时油墨易于起泡的课题。这是因为,从油墨注入容器的补充口至油墨容纳容器内的内壁或者直至油墨下落到油墨液面为止的下落距离增大。
并且,作为使起泡加重的主要原因,可举出为了提高印刷物的耐擦性、使颜料的分散变稳定等而添加的树脂中所含的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因此,当将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包含树脂被覆型颜料的油墨组合物、包含自分散型颜料和添加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树脂的油墨组合物注入到在高度方向上增大了容量的油墨容纳容器时,存在如下这样的课题:有可能产生由于注入时产生的气泡到达液体喷射头所导致的印字情况不良或者用于等待气泡自然消失的等待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油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用于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油墨组合物包含自分散型颜料、无皂树脂和水,向50mL样品瓶中称量15mg的该油墨组合物,并把样品瓶在1分钟内振荡100次,在该振荡后的60秒后的泡沫距液面的高度为1cm以下。
在上述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中,优选的是,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具有油墨注入口的油墨容纳容器,从与油墨注入口面对的油墨容纳容器的内壁到油墨注入口为止的高度为3cm以上。
在上述记载的油墨组合物中,优选的是,自分散型颜料的含量A为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无皂树脂的含量B为1.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自分散型颜料的含量A与无皂树脂的含量B的合计值F为5.5质量%以上且11.0质量%以下,自分散型颜料的含量A与无皂树脂的含量B的质量%比k=A/B为3.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4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自动验证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涂膜转印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