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1503.6 | 申请日: | 201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强;代凤娟;谢群;杨涛春;朱崇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43 | 分类号: | E04B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婷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张法 预应力 双向 叠合 板式 混凝土 组合 预制构件 | ||
1.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板(1)、基板张拉预应力筋(2)、现浇钢筋混凝土层预应力筋(3)、桁架钢筋(4);
所述基板张拉预应力筋(2)是由若干均匀平行设置的纵向张拉筋(21)和若干均匀平行设置的横向张拉筋(22)垂直交叉排布组成;
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预应力筋(3)是由若干均匀平行设置的纵向预留筋(31)和若干均匀平行设置的横向预留筋(32)垂直交叉排布组成;
所述纵向张拉筋(21)、横向张拉筋(22)位于所述混凝土基板(1)内部;
所述纵向预留筋(31)、横向预留筋(32)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板(1)内部,且纵向预留筋(31)、横向预留筋(32)在混凝土基板(1)的外端均预留有连接端;
所述桁架钢筋(4)镶嵌在混凝土基板(1)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张拉筋(21)、横向张拉筋(22)在同一水平面设置,所述纵向预留筋(31)、横向预留筋(32)在同一水平面设置;且多个纵向张拉筋(21)与多个纵向预留筋(31)、多个横向张拉筋(22)与多个横向预留筋(32)水平面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张拉筋(21)、横向张拉筋(22)、纵向预留筋(31)、横向预留筋(32)在同一水平面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张拉筋(21)、横向张拉筋(22)所处水平面与纵向预留筋(31)、横向预留筋(32)所述水平面平行且间隔一定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钢筋(4)包括主筋(41)与胡子筋(42);所述主筋(41)包括基板埋入筋(411)和外部衔接筋(412);所述基板埋入筋(411)位于混凝土基板(1)内部,所述外部衔接筋(412)位于混凝土基板(1)上端,且基板埋入筋(411)与外部衔接筋(412)之间通过胡子筋(42)连接;所述胡子筋(42)顶端设置在外部衔接筋(412)上,胡子筋(42)底端设置在基板埋入筋(41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胡子筋(42)包括第一胡子筋(421)和第二胡子筋(422),所述第一胡子筋(421)为U型结构,且U型结构的第一胡子筋(421)顶点端设置在外部衔接筋(412)上,U型结构的第一胡子筋(421)开口端设置在基板埋入筋(411)上;第二胡子筋(422)为2~4组V字型结构的钢丝构成的爪状结构,爪状结构的第二胡子筋(422)的顶端设置在外部衔接筋(412)上,爪状结构的第二胡子筋(422)的开口端设置在基板埋入筋(411)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胡子筋(421)、第二胡子筋(422)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双向叠合板式混凝土组合预制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张拉筋(21)和横向张拉筋(22)垂直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15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