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线性分析达到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23287.0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唐雪飞;张青龙;孙文昌;周益;胡茂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Q10/04;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刘冬静 |
| 地址: | 610054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性 分析 达到 效益 最大化 方法 | ||
1.基于线性分析达到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业务将问题抽象为数据模型,将最大化效益函数作为目标函数,将业务问题抽象为约束条件数据;
S2、利用线性分析图形化求解最优方案:将人员数量、薪酬金额和社保福利金额作为约束条件,分别进行线性图形化分析,然后获取交点可行区域;转换目标函数,引入效益表达式到目标函数中,然后根据线性图形化呈现得到效益最大的最优数据组合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线性分析达到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实现方法为:假定需要引进的中级、高级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X1和X2,用P代表人员引进后给企业带来的总效益量,中、高级技术人员的数量问题以线性规则要素来描述:
目标函数,即为最大化效益:
max p=aX1+bX2
其中,a、b分别表示中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所带来的效益比;
相应的约束条件如下:
1)招聘引进的总人数限制为X1+X2≤N,X1、X2和N分别表示中级技术人员数量、高级技术人员数量和计划引进总人数;
2)薪酬总投入限制为M1X1+M2X2≤M,M1、M2、M分别表示中级技术人员薪酬、高级技术人员薪酬和计划投入薪酬总额;
3)单月花费的社保福利费用限制P1X1+P2X2≤P,P1、P2和P分别表示中级技术人员社保福利、高级技术人员社保福利和每月计划投入社保总额;
4)人员数量存在非负限制{X1≥0且X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线性分析达到效益最大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S1、将约束条件1)引入,进行线性图形化分析:将中级技术人员数量X1作为Y轴,高级技术人员数量X2作为X轴,约束条件1)的曲线图;
S22、将约束条件2)引入,进行线性图形化分析:将中级技术人员数量X1作为Y轴,高级技术人员数量X2作为X轴,得到约束条件2)的曲线图;
S23、将约束条件3)引入,进行线性图形化分析:将中级技术人员数量X1作为Y轴,高级技术人员数量X2作为X轴,得到约束条件3)的曲线图;
S24、取步骤S21~S23三条曲线的与X轴和Y轴形成的区域的交集区域,作为交点可行区域;
S25、转换目标函数,引入效益表达式到目标函数中:p=aX1+bX2,将公示变形为将X1作为Y轴,X2作为X轴,则为方程在Y轴上的截距;
计划引进总人数为N,产生效益比为a的对象分别按总规划量的为50%、75%、100%来计算,则该对象的数量应为N;
结合单对象效益比和总效益之间关系获得以下表达式:分别代入方程中,得到三条曲线;
S26、根据线性图形化呈现得到,效益最大的最优数据组合方案:选择三条曲线中与可行区域有交点且在X轴上面的截距最大的曲线,得到该曲线上效益最大的点,将该点的横纵坐标分别作为高级技术人员数量X2和中级技术人员数量X1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232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段式光电线缆
- 下一篇:一种光电吊舱用隔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