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缆车式规模化养殖场用饵料投放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11170.0 | 申请日: | 2019-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汪旭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陆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80 | 分类号: | A01K61/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鼎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5 | 代理人: | 夏永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缆车 规模化 养殖场 饵料 投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缆车式规模化养殖场用饵料投放装置,包括墩座、传动机构、导向机构、缆绳、防松动机构、投饵机构、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仓体和伺服电机,导向机构包括第二仓体和导向轮,防松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滑板和螺纹杆,投饵机构包括轨道板、盖板、投饵盒、饵料盒、转换仓和底座,本发明的所公开的一种缆车式规模化养殖场用饵料投放装置,通过传动机构拉动投饵机构在养殖池水面之上沿缆绳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投饵机构进行饵料的投放,能实现养殖池饵料的均匀投放,大大提高了饵料投放的效率,节省劳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饵料投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缆车式规模化养殖场用饵料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水产养殖产量增长迅速,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中国淡水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已有《养鱼经》问世。淡水养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池塘精养鲤科鱼类,以投饵、施肥取得高产,并将各种不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以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另一类型是在湖泊、水库、河沟、水稻田等大、中型水域中放养苗种,主要依靠天然饵料获得水产品。1986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约4600万亩(约占可养面积的61%),其中池塘占35%,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湖泊占17%,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内蒙古地区;水库占37%,分布全国;河沟占9%,主要在江苏、浙江水网地区。淡水养殖总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以22%左右的速度递增,1986年产量为295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36%。其中池塘占74%,水库占8%,其余为湖泊、河沟和水稻田的产量。
中国淡水养殖对象除传统的鲤科鱼类外,还增加了非鲫、虹鳟、银鲑、白鲫、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淡水珍珠贝等。人工繁殖技术和网箱培育方法的采用,为养殖提供了大量苗种。
中国的海水养殖也有较久的历史,宋代已有人工培育珍珠、插竹养牡蛎和藻类养殖的记载。1986年已进行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为488万亩(占可供养殖面积2000万亩的24%),产量为85.8万吨,占全国水产总产量的10%。其中海带占23.7%,紫菜占1.6%,贻贝占24.5%,牡蛎占6.4%,蛏和蚶占17.5%。此外还养殖鲻、鲮、鲈、遮目鱼、对虾、海水珍珠、鲍、扇贝、海参等。
规模化养殖的其中一种方式是挖出养殖池,然后将养殖池的内壁用水泥抹平,再在养殖池中进行水产养殖,人工养殖的鱼类密度较大,仅靠水中自然的藻类物质不能满足鱼类生长的需要,因此,一般的人工养殖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抛洒的方式投放饵料,人工投放饵料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效率较低,饵料的投放也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缆车式规模化养殖场用饵料投放装置,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陆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陆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111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