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确定车辆上轮胎的胎面深度的方法、控制装置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01866.5 | 申请日: | 2019-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1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M.克雷奇曼;S.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40/12 | 分类号: | B60W40/12;B60C11/24;G01M17/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刘茜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确定 车辆 轮胎 深度 方法 控制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上的轮胎的胎面深度确定。其涉及多辆车辆将相应的适配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处理装置,并且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基于适配数据形成优化数据并且将所述优化数据传输到车辆。所述适配数据由车辆基于轮胎的轮胎类型、里程和旋转速度以及车辆的速度和轮胎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来形成,所述操作参数选自轮胎压力、轮胎温度和轮胎负载,并且优化数据由车辆中的每一者使用,以基于所确定的轮胎类型的包含至少一个模型参数的模型来确定相关轮胎的胎面深度,其中,所述模型基于轮胎的旋转速度、车辆的速度和轮胎的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参数使用所述至少一个模型参数来提供胎面深度,所述至少一个模型参数基于从中央数据处理装置接收的优化数据来确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具有轮胎的车辆的操作期间确定轮胎的胎面深度的方法和控制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确定多辆车辆上的轮胎的胎面深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从DE 10 2012 217 901 B3中已知一种用于在具有轮胎的车辆的操作期间确定轮胎的胎面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具有所述轮胎的车辆的车轮的旋转速度,
-确定车辆的速度,
-基于所确定的旋转速度和所确定的速度来确定具有轮胎的所述车轮的动态车轮半径,
-确定轮胎的至少一个操作参数,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参数选自轮胎温度、轮胎压力和轮胎负载参数,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参数来确定车轮的内半径,其中,车轮的内半径是车轮中心与胎面的轮胎侧起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确定的动态车轮半径和所确定的动态内半径来确定所述轮胎的胎面深度。
关于该方法的后一步骤,特别提出了胎面深度被确定为动态车轮半径与动态内半径之间的差。
在DE 10 2017 204 648 A1中描述了该方法的进展,并且考虑了实际上轮胎的胎面深度被认为是几何车轮半径和几何内半径之间的差的情况,也就是说,与车辆上的轮胎操作无关并且在轮胎(例如从车辆上移除的轮胎)本身上测量的半径。然而,在轮胎的操作期间的动态半径(动态车轮半径和动态内半径)可以与其不同,使得将胎面深度确定为动态半径与非几何半径之间的差通常仅是近似值。
在此背景下,DE 10 2017 204 648 A1提出通过附加地考虑预先针对轮胎类型确定的校正变量来确定胎面深度,其中,校正变量表征一方面胎面深度的变化与另一方面由其导致的动态车轮半径与动态内半径之间的差的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考虑这种至少取决于轮胎类型的校正变量(例如校正函数或校正常数),可以有利地以改进的准确度确定胎面深度。
然而,一个问题是实际上存在许多不同的轮胎类型,这意味着需要相当大的付出来确定用于每种轮胎类型的合适的至少一个校正变量,或者换句话说,针对每种轮胎类型规定适当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将轮胎的旋转速度、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作为供应胎面深度的基础、作为模型的输出变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允许以相对小的付出和仍然高的准确度在车辆的轮胎上确定胎面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在具有轮胎的车辆的操作期间确定轮胎的胎面深度的方法来实现,其中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确定轮胎的轮胎类型和轮胎的里程,
-确定轮胎的旋转速度、车辆的速度以及至少一个操作参数,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参数选自包括轮胎的轮胎压力、轮胎温度和轮胎负载的组,
-在轮胎还没有超过预定最大里程的情况下:将适配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处理装置,所述适配数据基于轮胎的轮胎类型、轮胎的里程、轮胎的旋转速度、车辆的速度和轮胎的所述至少一个操作参数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018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