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编程的网络线缆通信故障模拟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81457.3 | 申请日: | 2019-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5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西锋;杨胜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陈懿 |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编程 网络 线缆 通信 故障 模拟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编程的网络通信线缆故障模拟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多组网络端口、微控制器、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控制端口、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多个可编程开关电子元件及多个控制按钮。每组网络端口与其对应的可编程开关电子元件组成网络开关线路,受控于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可通过控制口接收外部指令,对网络开关线路进行全通断切换、部分芯线通断切换等状态控制,实现双网切换测试功能、实际故障现象模拟。本发明提高了双网切换效率,为解决实际故障问题提供了复现、排查、定位以及解决问题的辅助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领域,涉及一种可编程的网络线缆通信故障模拟方法,用于网络测试、故障排查中的网络通信线缆故障模拟。
背景技术
网络设计和网络设备、协议开发过程中,网络的故障检测和自愈能力是设备及系统容错抗毁的重要指标。在故障中,电缆故障是最重要的故障模式之一,使用常规的拔插电缆的方法,可以制造连通或断开的故障,但是无法深入的模拟日常系统中常见的半连接、连接不稳定、部分芯线连接等复杂故障模式。因此需要一项较为全面的故障模拟方法和装置,可以模拟多种故障细节。
同时,在网络通信信息系统中,对接入到核心网络的具有双冗余功能的设备,均需要对其双冗余网络切换(以下简称双网切换)特性技术指标进行检测。然而当前在实际双网切换检测过程中的测试检测方法很不方便,急需改善。目前对接入的设备进行双网切换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在设备端相互交叉插拔航空连接器,来检测设备由A网切换至B网,和由B网切换至A网的切换时间是否满足技术指标,并记录存档备案。由于在检测过程中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每一台受检设备由A网切换至B网,和由B网切换至A网的操作至少分别需要4次以上。根据目前的检测方法,于是就要在每一台设备端相互交叉插拔航空连接器至少8次,并且不同设备的网络接入航空连接器型号不尽相同,有的易插拔,有的比较困难,如YMT与YMG型号;同时受设备的安装位置、电缆的走向长短等因素也对这一操作检测方式有着不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网络通信信息系统中需要进行双网切换特性检测的设备数量从几十台到上百台,并且大多设备的网络连接器插拔相对比较困难,按照目前的这种检测方法,既费时、费力,又不便于实际操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际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编程的网络线缆通信故障模拟方法和装置,可极大的改善问题排查定位措施,增加便携化测试手段,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编程的网络线缆通信故障模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微控制器、多组网络通信端口、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控制端口、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相连的多个可编程开关电子元件及多个控制按钮;每组网络通信端口分别与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开关电子元件相连。优选地,每组网络通信端口和其对应的可编程开关电子元件组成一个网络开关线路,每个控制按钮对应一个网络开关线路。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端口通信连接的外部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一种使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装置的可编程的网络线缆通信故障模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两个控制按钮向微控制器发送通断信号,进行网络通信芯线全通断控制,实现双网切换;
微控制器通过控制端口接收外部指令,根据指令类型控制可编程开关电子元件的触点闭合与断开方式,实现对网络开关线路的全通断切换、部分芯线通断切换的状态控制。
优选地,微控制器通过控制可编程开关电子元件实现网络通信芯线全通断,以实现双网切换功能。
优选地,微控制器通过控制可编程开关电子元件实现网络通信芯线选择性通断,以实现常见网络通信线缆故障现象的模拟。
优选地,外部计算机设备通过所述控制端口远程连接并控制所述微控制器,实现远程双网切换及系统中常见的半连接、连接不稳定、部分芯线连接的网络通信线缆故障模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81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