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频超快激光色斑治疗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273239.5 申请日: 2019-12-12
公开(公告)号: CN111001093A 公开(公告)日: 2020-04-14
发明(设计)人: 曹晶;沈星宇;吴锐恒;于志浩;郑俊荣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主分类号: A61N5/067 分类号: A61N5/067
代理公司: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代理人: 田明;祝倩
地址: 10087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低频 激光 治疗 装置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频超快激光色斑治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激光发生与传导机构,成像机构以及样品承载机构;所述激光发生与传导机构包括低频超快激光光源,电子快门,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高反镜,旋转物镜台;所述成像机构,包括白色照明灯源,平凸镜,第三反射镜,成像相机;所述样品承载机构为样品支架台。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利用超快强场激光和组织的相互作用;同时利用空间精准定位系统,在微米级别去除色斑而不伤及真皮层,无痛不留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频超快激光色斑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大约占人体体重的15%,面积大约有2平方米,平均厚度2.5毫米。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其中表皮厚度在200微米左右。真皮厚度大约在2000微米并包含毛细血管、神经、毛根等组织。黑色素细胞可以分布在表皮或真皮中。其产生的黑色素含量会影响人的肤色。正常情况下个体之间的黑色素细胞数目相差不多。但是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能力不用。比如黑种人的比白种人的要高。当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比如光照)黑色素含量相对于正常情况下会增加有可能导致色素沉积或者更严重会产生色素性疾病。斑一般包括表皮斑和真皮斑。比如雀斑是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所产生的黑色素过多,而太田痣是真皮斑。如果斑的数量过多、颜色也相较于周围的皮肤深,有可能影响人的美观(尤其在脸部),更严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问题并影响其正常生活。因而如何有效的去除色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治疗色斑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剥蚀法(化学剥皮),皮肤磨皮术,冷冻治疗法,涂抹去斑化妆品和激光治疗。其中化学剥蚀法在是在病患的皮肤上涂抹一下化学物质(比如乳酸,三氯乙酸,苯酚),使其起泡并脱落,通过人体的自身修复功能,激活再生细胞产生新的皮肤。该方法治疗过程中会带来刺痛感,术后皮肤会变得非常敏感,可能会发红,发炎等不良现象。皮肤磨皮术是通过机械的方法对皮肤或者色斑处进行研磨。这种方法可以平滑某些疤痕也可以减少细纹。该磨削技术对操作员的技术有一定要求,有时候还需局部麻醉,此过程中可能会伴随出血等不良现象,而且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冷冻治疗是用喷枪将液氮(-196℃)喷于病变位置,冷冻使组织坏死。处理后的位置会结痂,并在数周后会自然脱落。该方法比较适合大面积病变的去除。对于上述方法带来的疼痛感,对于年龄小的患者不适合打麻醉药的人群会有可能造成很大影响。通过涂抹去斑化妆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得到效果,但如果停用会反弹。如果去斑化妆品加入超标的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比如铅、汞等),严重的会出现重金属中毒斑等不良反应。相比于以上方法,激光治疗由于其见效快,作用范围相对小,副作用小,相对无创伤性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激光治疗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波长在10600纳米)。其原理是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将高激光辐射能量集中作用于病患位置,将色素破坏,然后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处理(被巨噬细胞吞噬掉,随淋巴循环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术中使用激光能量高,对周围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术后一般会出现伤口并结痂等现象。而且术后的数天内需要尽可能避免刺激的洗面奶和化妆品使用等,保持皮肤的干净,同时还需要涂抹一些修复性药,或吃消炎药等。患者是否对修复药过敏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恢复期较长而且容易产生色素沉着。结痂脱落后,一般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防晒(3至6个月)。

2)Q开关激光器。其原理是采用选择性光热作用,根据不同需要治疗的组织对光的吸收波长不同的原理,通过将光波选择性作用于色素,并对其破坏然后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辐照后需要马上在作用区域涂敷防护药膏。术后皮肤会有轻度的肿胀现象,有时会出现现点状渗血现象。一般术后3到5天后,在作用区域会形成一层薄痂。并且在相当一定时间内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3个月)同时避免日晒,以免引起局部色素沉着的发生。比如Q开关红宝石激光(694纳米波长)治疗后,会出现色素减退或瘢痕等不良现象。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755纳米波长)治疗后也会出现色素改变等不良反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73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