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菌剂及应用该菌剂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59641.8 | 申请日: | 201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2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生;郑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涛 |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应用 污水处理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菌剂及应用该菌剂的污水处理技术,涉及污水生化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增效载体和吸附在生物增效载体上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硫杆菌属4~8份、假单胞菌属2~6份、不动杆菌属3~5份、营养成分10~26份、缓释氧剂0.5~3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方便对污水的脱硫减少二次污染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生化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脱硫菌剂及应用该菌剂的污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含硫废水中的硫化物有毒性、腐蚀性,并具臭味,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且会对废水构筑物的正常运转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生产、生活中的含硫废水必须加以妥善的处理。
国内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现状调查发现,90%左右的处理设备存在处理结果不达标、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等因素,甚至相当一部分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因为效果太差而停运成为摆设。
目前,国内处理脱硫废水的设备主要有3个隔槽组成,每个隔槽充满后自流进入下个隔槽,在脱硫废水进入第1隔槽的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浆液,通过不断搅拌,其pH值可从5.5左右升至9.0以上。Ca(OH)2的加入不但升高了废水的pH值,而且使Fe3+、Zn2+、Cu2+、Ni2+、Cr3+等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所以在第2隔槽中加入有机硫化物(TMT-15),使其与Pb2+、Hg2+反应形成难溶的硫化物沉积下来。经前2步化学沉淀反应后,废水中还含有许多细小而分散的颗粒和胶体物质,所以在第3隔槽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絮凝剂FeClSO4,使它们凝聚成大颗粒而沉积下来,在废水反应池的出口加入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电解质作为助凝剂,来降低颗粒的表面张力,强化颗粒的长大过程,进一步促进氢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沉淀,使细小的絮凝物慢慢变成更大、更容易沉积的絮状物,同时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也沉降下来。
絮凝后的废水从反应池溢流进入装有搅拌器的澄清/浓缩池中,絮凝物沉积在底部并浓缩成污泥,上部则为净水。大部分污泥经污泥泵排到污泥缓冲池,再由污泥泵送至离心脱水机处理。上部净水通过澄清/浓缩池周边的溢流口自流到清水箱回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利用化学法和废水处理设备对含硫废水进行处理,添加的药剂过多,对于成本的消耗加大,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菌剂及应用该菌剂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配制脱硫菌剂并应用菌剂进行生化脱硫,对于添加的药剂较少,且产生的污泥可以回收利用,减少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脱硫菌剂,包括生物增效载体和吸附在生物增效载体上的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硫菌剂通过生物增效载体和复合菌剂进行复合得到,生物增效载体可以将复合菌剂集中,使得对于污水的处理更加快速和彻底。复合菌剂中的硫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均为可利用污水中不同的硫化物作为底物,以氧气为电子受体,通过氧化作用生成单质硫,从而降低污水中的含硫量。复合菌剂中的营养成分提供复合菌剂中的硫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生长繁殖需要的营养。复合菌剂中的缓释氧剂,通过缓慢释放氧气,使得在生物增效载体和复合菌剂复合得到的脱硫菌剂内,局部氧气含量可以得到较快的补充,提高了污水中的溶解氧,使得硫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电子受体的补充,从而提高脱硫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释氧剂由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96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