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组合座椅的腰椎牵引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56430.9 | 申请日: | 201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2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覃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护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A6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晓兰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组合 座椅 腰椎 牵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组合座椅的腰椎牵引装置,包括组合座椅装置和腰椎牵引单元;组合座椅装置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升降插杆、座椅板和若干左支撑脚;一对升降插杆自下而上依次竖直穿过下支撑块和上支撑块;一对升降插杆的下端成型有开口朝下设置的主支撑架;主支撑架的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竖直部上端之间固定有上中心柱;座椅板的上端枢接在上中心柱上;座椅板的下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下旋转支撑板;一对下旋转支撑板之间固定有下中心柱;左支撑脚的上端枢接在下中心柱上。本发明平时组合座椅折叠位于腰椎牵引单元的下方不影响腰椎牵引;在腰椎牵引过程中,使用者下蹲组合座椅随之自动组合成座椅,供使用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腰椎牵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组合座椅的腰椎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牵引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主要是腰3、4、5,骶1间隙。根据研究表明,腰椎间隙在牵引后较牵引前增宽1.5~2.5mm,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
现有一种腰椎牵引器,由于后背出设置有牵引气缸等牵引元件,所以需要使用者站立,却无法使用其他舒适的姿势,这样大大的减少了使用者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一种腰椎牵引器舒适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组合座椅的腰椎牵引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组合座椅的腰椎牵引装置,包括组合座椅装置和腰椎牵引单元;腰椎牵引单元包括上侧的上束缚带和下侧的下束缚带;上束缚带的外表面右端固定有上支撑块;下束缚带的外表面右端固定有下支撑块;下支撑块的上端面上固定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牵引气缸;上支撑块固定在一对牵引气缸的活塞杆上端;组合座椅装置包括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升降插杆、座椅板和若干左支撑脚;一对升降插杆自下而上依次竖直穿过下支撑块和上支撑块;一对升降插杆的下端成型有开口朝下设置的主支撑架;主支撑架的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竖直部上端之间固定有上中心柱;座椅板的上端枢接在上中心柱上;座椅板的下端面上成型有一对前后对称设置的下旋转支撑板;一对下旋转支撑板之间固定有下中心柱;左支撑脚的上端枢接在下中心柱上;当座椅板水平状态时,座椅板位于主支撑架的左上侧,左支撑脚处于竖直状态并且左支撑脚的下端面与主支撑架的下端面平齐;升降插杆的上端螺接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位于上支撑块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当座椅板水平状态时,主支撑架的水平部的下端面抵靠住座椅板的上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主支撑架的一对竖直部靠近的端面中部右端成型有上限位板;上限位板的左端面自左向右倾斜向上设置;当座椅板处于最下端时,座椅板的右端面抵靠住上限位板的左端面;主支撑架的一对竖直部靠近的端面右下端成型有长方体状的下限位板;当左支撑脚处于最下端时,左支撑脚处于竖直状态并且内右端面抵靠住下限位板的左端面;左支撑脚的上端成型为半圆柱面上并且与座椅板的下端面相切;座椅板的右端面下端成型有阻挡板;当座椅板水平状态时,左支撑脚的右端面抵靠住阻挡板的左端面;座椅板旋转过程中,阻挡板与下限位板和上限位板不干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左支撑脚的下端安装有滚轮;当座椅板水平状态时,滚轮与主支撑架的下端面平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左支撑脚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平时组合座椅折叠位于腰椎牵引单元的下方不影响腰椎牵引;在腰椎牵引过程中,使用者下蹲组合座椅随之自动组合成座椅,供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护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护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64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