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自锁和远程控制的闭门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54531.2 | 申请日: | 2019-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4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胡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武文 |
| 主分类号: | E05F3/10 | 分类号: | E05F3/10;E05F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1400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宝***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控制 闭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自锁和远程控制的闭门器,包括缸套、连接管、活塞、连杆、右限位块、第一弹簧、拉杆、上限位块、下限位块、电磁开关、第二弹簧和转动轴;本发明的闭门器通过设计自锁装置,使闭门器自锁后,闭门功能失效,但是同时保持阻尼效果,安装了闭门器的门可以处于任意位置,当火灾发生时,可通过消防远程控制或者手动触发闭门器自锁装置,使防火门关闭,同时反馈状态给消防控制中心;本发明的闭门器确保火灾发生时闭门器百分百动作,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其次闭门器自锁时,防火门处于任意状态,方便人们使用。再有除非触发闭门器自锁条件,否则闭门器不会自锁。还有就是闭门器自锁时仍然具有一定的阻尼,且阻尼可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消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自锁和远程控制的闭门器。
背景技术
消防防火门必须在火灾时处于常闭状态,所以需要在防火门上安装闭门器,保持防火门常闭,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常闭防火门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例如很多情况下人们为了方便,想方设法使闭门器失效,防火门从而达不到消防要求。本发明就是解决防火门平时处于自由状态,根据人们需要常开或常闭,当火灾发生时,通过消防远程控制或者手动触发闭门器自锁装置,使防火门关闭。
目前,市面上的闭门器均为机械阻尼或电动的装置。机械阻尼的方式需要人为打开,自动关闭,门处于关闭状态,使用过程中很不方便,实际过程中人们干脆破坏闭门器或者阻碍闭门器,使闭门器失效。电动闭门器成本高,且消防应用不保险。
发明内容
1.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自锁和远程控制的闭门器,避免闭门器长期处于闭合状态,人们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同时,能在火灾或险情发生时,闭门器能有效动作且反馈信号。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自锁和远程控制的闭门器,包括缸套、连接管、活塞、连杆、右限位块、第一弹簧、拉杆、上限位块、下限位块、电磁开关、第二弹簧和转动轴;两个所述缸套对置,且经所述连接管连通;两个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连杆两端,且两个所述活塞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缸套内;所述右限位块沿连杆轴向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所述连杆上,一端与所述右限位块接触,另一端与滑块连接,且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连杆上;所述拉杆与连杆角度布置,所述机架沿拉杆轴向间隔设置有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且所述拉杆可沿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轴向滑动;所述电磁开关和第二弹簧自上而下安装在所述拉杆上,且位于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之间;所述滑块顶部设置有下斜面,所述拉杆底部设置有顶针,且所述顶针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下斜面相适配的上斜面;所述转动轴与连杆垂直布置;所述转动轴外部沿周向设置有齿轮,所述连杆沿轴向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齿条。
优选的是,所述连杆、拉杆和转动轴轴线两两垂直,且所述转动轴驱动输出轴转动。
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阻尼调节器,所述阻尼调节器能够调节所述活塞运动阻尼。
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为压缩弹簧;第一弹簧的阻尼大于所述第二弹簧阻尼,且第一弹簧行程大于第二弹簧行程,所述第二弹簧使得所述拉杆的常位为下位,所述所述第一弹簧使得所述滑块的常位为左位。
所述连杆间隔安装有触点A和触点B,所述触点A和触点B之间设置有触点C,通过左右拉动所述连杆,所述触点A和触点B可分别与所述触点C连通,从而开启不同的开关。
所述第一弹簧行程不小于触点A和触点B之间的距离,确保所述第一弹簧的伸缩能够覆盖触点A和触点B。
所述连杆靠近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高度小于所述下斜面高度,且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舒张状态时,所述滑块与所述凸缘端面接触,所述凸缘能够避免所述滑块与活塞直接接触,同时所述凸缘给予所述拉杆一定的安装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武文,未经胡武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545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