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通电膨胀药囊的血管壁注射导管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45820.6 | 申请日: | 2019-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8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周石;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5/00;C08J7/06;C08J7/12;C08J7/14;C08L3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婷 |
| 地址: | 550004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通电 膨胀 药囊 血管 注射 导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电膨胀药囊的血管壁注射导管系统,包括导引导管、注射导管、由能够通电膨胀断电恢复的电活性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药囊,药囊上带有注射针头,药囊内部包括限制注射针头刺入血管壁的限制机构,以及用于辅助的金属导丝,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金属导丝的外部控制组件。本发明通过电活性聚合物材料制备的药囊,利用其通电膨胀断电恢复的特性,实现了在简单结构条件下对于注射针头伸出、刺入角度以及回收的控制,简化了导管的结构,使其使用更加方便,适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血管壁微针靶向注射药物的介入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慢性高血压,而该并往往是诱发心脏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因,而往往顽固性高血压通常和肾交感神经的活动有关,肾动脉交感神经分为肾动脉交感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二者均呈网状密集分布于肾动脉外膜。现有技术中针对高血压的治疗大部分是依赖于口服药物,但是口服药物经过代谢后进入血液达到病灶,通常会导致治疗效果效果不佳。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经皮导管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新技术,该方法通过射频消融术切断肾脏交感神经,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高血的目的。例如公开号为CN201310368577.3公开的一种肾交感神经电刺激消融仪,公开号为CN201320003697.9公开的一种去肾交感神经术用多点射频消融电极,公开号为CN201310306004.8公开的一种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电极及射频消融系统,上述专利均采用的射频消融术,但是首先使用RF消融对肾动脉内部“烧伤”会产生极度的疼痛,此外,也会损伤肾动脉导致晚期再狭窄、形成血栓、肾动脉痉挛、碎片栓塞或其它问题,由此可见也并不是最为合适有效的方式。
基于传统方式存在的缺陷,现有技术中也有提出了利用与肾动脉壁直接接触的药物渗入式治疗,例如公开号为CN201280017454.9公开的用于去除肾交感神经和离子电渗式药物传递的离子电渗式药物传递系统和方法。但是该方法虽然增加了血管壁对药物的接触率,但是也只是比直接血管给药效果能好一点,血管壁对于药物的吸收利用率仍就不够,因此疗效并不是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通电膨胀药囊的血管壁注射导管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刺入血管壁,以及注射效果良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通电膨胀药囊的血管壁注射导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导引导管,导引导管具有近端、远端以及纵向贯通内部的容纳腔;其中,导引导管的远端为尖端状能够便于伸入血管中从而起到导引作用,导引导管的近端设有两个便于操作的指环。
注射导管,注射导管位于容纳腔内,并且能够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自由伸缩,注射导管具有近端、远端和注射腔,靠近注射导管近端的注射导管管体上设有注射口;
药囊,药囊采用能够通电膨胀断电恢复的电活性聚合物材料制成,药囊在伸出且待刺入血管壁的工作状态时,可分为药囊前部、药囊后部以及药囊前部和药囊后部交界处用于与血管壁接触的两个药囊定位部,药囊后部与注射导管的远端连为一体结构,药囊前部上设有若干个注射针头,通常情况会选择对称的2个、4个或6个注射针头,药囊前部内侧端头固定有导电半球,导电半球的材质为铜,导电半球连接有金属导丝,金属导丝可选择具有医用导丝,例如镍钛导丝,直径大小可为0.5mm。金属导丝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并从注射导管的近端穿出,通过拉动金属导丝改变药囊前部形状,从而改变注射针头的指向,便于将药囊收缩于导引导管中,药囊前部和药囊后部两头均设有显影标记点,便于在X光引导下进行定位;
限制机构,限制机构设置在药囊内部,用于限制注射针头刺入血管壁的深度,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注射的成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未经贵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45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丝模具加工用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盐酸菜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