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38376.5 | 申请日: | 2019-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李英祺;陈毅;蒋思奇;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B15/30 | 分类号: | G16B15/30;G16C20/50;A61K4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冒艳 |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疾病 模式 动物 模型 筛选 同治 活性 成分 方法 | ||
1.一种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从数据库中查找并收集中药中所对应的化合物;
(2)以药理学相关参数为指标对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获得候选化合物;
(3)在线预测候选化合物靶点;
(4)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化合物-靶点交互作用分子网络;
(5)从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数据库中收集与OP、AD相关的所有基因,仅保留同时与OP和AD相关的基因作为后续分析靶点,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两种疾病的共同分子网络;
(6)将步骤(4)的分子网络映射到步骤(5)的共同分子网络上,筛选活性化合物-靶点交互网络;
(7)对活性化合物-靶点交互网络进行拓扑学参数分析,筛选出关键化合物;
(8)构建模式动物并进行双效化合物及其组合物的药效和潜在靶点的验证;
(9)结合GO生物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活性化合物作用机制;
(10)依据化合物结构分类,构建分类药物-靶点交互网络,获得不同类型化合物作用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药理学相关参数分别为括分子量,辛醇-水分配系数,氢供体数和氢受体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以类药性(DL)≥0.18作为化合物初步筛选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活性化合物包括5种苯乙醇苷类、3种苯丙烯酰寡糖类、3种环烯醚萜及其苷类、3种木脂素及其苷类、2种类黄酮、1种生物碱、1种三萜、1种甾醇、1种脂肪醇、1脂肪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化合物包括苯乙醇苷类、黄酮类、甾醇类、三萜类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化合物为黄酮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化合物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模式动物为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筛选异病同治活性成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为斑马鱼双疾病模式动物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83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