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力矩转接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27189.7 | 申请日: | 201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斌;南广智;李学峰;卫社春;张启;谈超;姚文静;侯腾;孙晓博;柴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5B13/06 | 分类号: | B25B13/06;B25B2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袁孜 |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力矩 转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力矩转接器,用于在狭小的结构空间中实现力矩的转向和传动功能,适用于当在狭小空间安装紧固件的过程对预紧力有一定要求时力矩的转向和传动,主要用于提高安装紧固件的装配精度和效率。该模块化力矩转接器由力矩转接器、转接套筒、传动柱和批头组成。在不同安装工况下,通过转接套筒和传动柱组合不同的力矩转接器模块,可实现狭小空间的转接功能。本发明的突出优点是,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适用于不同的安装工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结构尺寸小,能够伸入较小的结构空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便于使用,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力矩转接的模块化力矩转接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一些工件在特定使用工况下需要保证螺钉、螺母等紧固件在安装时具有一定的预紧力,若预紧力过大或过小,则会对工件的使用过程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保证紧固件预紧时的预紧力或力矩。当需要对螺钉、螺母等紧固件施加固定力矩的预紧力时,经常会使用力矩扳手,通过调整扳手上的力矩值,即可在扭动螺钉或螺母时,施加给固定的力矩值,从而满足使用工况或设计指标对预紧力的要求。但现有的力矩扳手手柄部分较长,在施加预紧力时,手柄部分活动范围较大,当安装允许的操作空间受工件自身结构遮挡时,则很难伸到螺钉螺母的位置,或不能进行操作。
上述问题在航空、航天、工程装备、武器装备等领域普遍存在,实用新型专利CN203792226U中提出了一种方向可调的转向扳手,通过换用不同的转角角度的扳手头部,可以调整扳手的转向角度。但该专利未解决当安装空间狭小时,力矩的转接和传动问题,经过转向后,可能仍然无法从狭小的操作空间中转出,继而无法使用力矩扳手施加预紧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在狭小的结构空间中实现力矩的转向转接和传动功能的模块化力矩转接器,主要用于提高安装紧固件的装配精度和效率,满足设计指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模块化力矩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力矩转接器、若干个转接套筒、若干个传动柱;力矩转接器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壳体,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两者90度布置,实现了力矩的90°变向传动,传动比为1:1;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位于壳体内转动;传动柱为两端有多角形凹槽的圆柱棒,传动柱通过两端的多角形凹槽分别与一个力矩转接器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的端部、另一个力矩转接器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的端部的相同形状的柱状体配合,实现力矩的传递;转接套筒由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组成,第一套筒、第三套筒分别与第二套筒通过螺纹连接,其中,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二套筒的两端与第一套筒和第三套筒进行配合的螺纹旋向也相反;所述转接套筒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力矩转接器的端部壳体、另一个力矩转接器的端部壳体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套筒、第三套筒两端有六角形槽,第一套筒或第三套筒在与力矩转接器的一端带有六角棱柱的壳体部分连接时,输入或输出轴的之间的夹角能够进行60°角度的递进调整。
进一步地,传动柱为两端有六角形凹槽的圆柱棒,传动柱通过两端的六角凹槽分别与一个力矩转接器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的端部、另一个力矩转接器的第一传动轴或第二传动轴的端部连接的六棱柱配合,实现力矩的传递。
进一步地,在不同安装工况下,力矩转接器、转接套筒和传动柱组合能够进行多个自由度方向改变的力矩传递。
进一步地,传动柱的六角凹槽的深度大于力矩转接器露出的六角端部的长度,实现两个力矩转接器组合成的整体的长度调节。
进一步地,通过旋转套筒,调整转接套筒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7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