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电上电电路、控制方法及伺服驱动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14516.5 | 申请日: | 2019-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1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谭章德;区均灌;高健;刘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27/06 | 分类号: | H02P27/06;H02J7/00;H02J7/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杨树民 |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电上电 电路 控制 方法 伺服 驱动器 | ||
本发明的一种强电上电电路、控制方法及伺服驱动器,所述强电上电电路包括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所述主回路包括整流电路和母线电容C,所述主回路还包括电阻R、充电电路、制动电路、控制切换电路,所述控制切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控制端,控制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制动电路的控制端,所述控制切换电路用于使所述电阻R接入充电电路作为限流电阻,或使所述电阻接入制动电路为制动电阻。本发明实现了强电充电电路的限流电阻和制动电阻的共用,限流电阻的体积和成本远远高于控制切换电路,节省了伺服驱动器的空间并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伺服驱动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电上电电路、控制方法及伺服驱动器。
背景技术
在伺服驱动器或工业变频器的应用场合中,在上强电时经常采用强电充电的电路,为获得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故在直流母线上跨接大容量的电解电容,但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故需要强电充电电路。传统的强电充电电路通常是由限流电阻和继电器并联组成,该限流电阻只是在上电时刻给母线电容充电时限流使用,当母线电容充到一定程度,继电器吸合后,该电阻将没有作用,其电阻阻值一般为几十欧,成本也比较昂贵。但随着伺服驱动器功率的不断增加,强电充电电路所需要的限流电阻的功率也随之不断增加,这样所需的限流电阻的体积也就不断变大,不利于实现伺服驱动器趋于小型化的趋势。
再生制动电路也是广泛应用于伺服驱动电路,当电机突然减速,或者从外部施加运行扭矩时,因再生作用导致的反电动势,通过驱动器的续流二极管反馈到母线,当超过母线电容的滤波能力时,母线电压上升,再生制动电路通过制动电阻来消耗母线电压,达到快速降低大电容电压的目的。制动电阻一般阻值为几十欧,其功率高于限流电阻的功率。
强电充电的限流电阻和制动回路的制动电阻阻值都大约为几十欧姆,制动电阻的功率一般高于限流电阻;同时使用限流电阻和制动电阻需要占用伺服驱动器更大的空间,且需要更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强电上电电路、控制方法及伺服驱动器,可以减小伺服驱动器的体积并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强电上电电路,包括主回路和控制回路,所述主回路包括整流电路和母线电容C,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还包括:
电阻R:所述电阻R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母线电容C的正极,所述电阻R用于限流或消耗所述母线电容C的电压;
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端,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的第二端,所述充电电路用于强电上电时,使电阻R接入充电电路,在为所述母线电容充电时通过电阻R限流;
制动电路:所述制动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母线电容C的两端,所述制动电路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第二端且公共端连接所述电阻R的第二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所述母线电容C电压过高时消耗所述母线电容C的电压;
控制切换电路:所述控制切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的控制端,控制切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制动电路的控制端,所述控制切换电路用于使所述电阻R接入充电电路作为限流电阻,或使所述电阻接入制动电路为制动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导通开关,所述第一导通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端,所述第一导通开关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通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切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