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液及金属-硫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07223.4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6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红;肖映林;钱韫娴;余恒益;胡时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9 | 分类号: | H01M10/0569;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姚章国 |
| 地址: | 51811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液 金属 电池 | ||
为克服现有锂硫电池存在正极硫溶出和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液,包括锂盐和非水溶剂,所述非水溶剂包括如结构式Ⅰ所示的脲类化合物和结构式Ⅱ所示的卤代醚类化合物;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烃基;A选自O或S;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烃基,且R1’和R2’中至少有一个选自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烃基。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上述电解液的金属‑硫电池。本发明提供的电解液可有效抑制金属‑硫电池正极产生的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从而抑制硫溶出;同时,提升了金属‑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液及金属-硫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环境污染持续恶化,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水能、风能、氢能、核能、潮汐能、太阳能在世界各国都得到大力的发展和利用。储能器件性能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新能源应用的普及。众多的储能设备中,电化学储能以其能量密度高、能源转换效率好、污染小、组合和移动方便等特点,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锂硫电池作为高理论容量,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储能设备引起广泛的关注。然而,单质硫或硫的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产生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Li2Sn,3≤n≤8)在电解液中溶解会导致电池库仑效率和活性物质利用率低下;因而,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能和安全问题是影响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锂硫电池存在正极硫溶出和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液及金属-硫电池。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液,包括锂盐和非水溶剂,所述非水溶剂包括如结构式Ⅰ所示的脲类化合物和结构式Ⅱ所示的卤代醚类化合物;
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烃基;A选自O或S;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烃基,且R1’和R2’中至少有一个选自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烃基。
可选的,所述非水溶剂中,结构式Ⅰ所示的脲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99%。
可选的,所述非水溶剂中,结构式Ⅱ所示的卤代醚类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为1%~99%。
可选的,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碳原子数1~5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5的卤代烃基。
可选的,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碳原子数1~5的烃基或碳原子数1~5的卤代烃基。
可选的,结构式Ⅰ所示的脲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结构式Ⅱ所示的卤代醚类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72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