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润滑导管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06214.3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2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元;吴以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18/75 | 分类号: | C08G18/75;C08G18/73;C08G18/72;C08G18/66;C08G18/64;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8B3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王小穗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导管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润滑导管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氰酸酯15~25份、多元醇40~50份、交链剂14~22份、扩链剂5~15份、抗菌剂8~16份;所述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混合物。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超润滑导管材料具有合适的硬度,既可以顺利进入血管,也不会引起患者不适;在25℃(室温)和37℃(体温)的硬度会发生变化,保证了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同时进入人体后降低患者的异物感;同时本产品还显示出超润滑性。此外,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超润滑导管材料无毒安全、不易变黄、不会堵塞血管、不产生血栓,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自愈性,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超润滑导管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居民对医用耗材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我国医用耗材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医用导管方面的应用比例也逐年增大。由于医用导管大部分直接导管与体液、血液、血管相接触,除了要求其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机体排异反应极少等生物相容性外,还对其理化性能提出了许多要求。
目前,现有技术常用的医用导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润滑性差,易堵塞血管、造成血栓等并发症的问题,当进入体内或留置体内时,还会在人体管腔中运动时对管壁和血细胞等组织造成损伤;②过软或过硬,在穿刺过程中很难顺利进入血管或使患者产生异物感;③在血液里易发生弯折,且无法复原,会堵塞血管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亟需研发出一种新型超润滑导管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超润滑导管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异氰酸酯15~25份、多元醇40~50份、交链剂14~22份、扩链剂5~15份、抗菌剂8~16份;
所述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混合物。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异氰酸酯选自单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异氰酸酯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1,4-环己烷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3:(6~8)。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醚多元醇选自聚环氧丙烷、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合物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酯多元醇选自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醇酯、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的重量比为(1~3):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剂选自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羧丙基壳聚糖、甲壳素、海藻酸钠、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所述超润滑导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份,将异氰酸酯加入聚醚多元醇中,在80~90℃下搅拌2~4h后,得到半预聚体混合物;
步骤二:向步骤一所得半预聚体混合物中加入聚酯多元醇、交链剂、扩链剂、抗菌剂,在35~45℃下搅拌1~2h后,得到混合物料;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混合物料经高速剪切机剪切,通过螺杆挤出机熔融后导入模具注射成型,即得超润滑导管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6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