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非接触供电控制装置及非接触充电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71319.X | 申请日: | 201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6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立石大悟;星良平;家边裕文;守屋史之;高木秀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T1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杨敏;金玉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接触 供电 控制 装置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非接触供电控制装置和非接触充电系统,在搭载于采用了驻车锁定机构的车辆的非接触供电控制装置中,能够高可靠性地在车辆的位置不偏离的状态下开始非接触的电力输送。该非接触供电控制装置搭载于车辆,该车辆具有驻车锁定机构以及能够从送电设备的送电线圈非接触地接受电力的受电线圈。而且,具备:位置对准处理部,其基于受电线圈从以比送电时弱的方式被励磁的送电线圈接受磁场而产生的电量来进行受电线圈的位置对准或位置对准的辅助;以及调查处理部,其在送电线圈的励磁停止之后且利用送电线圈的送电开始之前,执行对利用驻车锁定机构的车轮的锁定状态进行确认的调查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非接触供电控制装置和非接触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从送电设备非接触地向电动车辆输送电力,向电池充入行驶用的电力的非接触充电系统。非接触充电系统能够使送电设备的送电线圈与搭载于电动车辆的受电线圈对置地配置,利用电磁作用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传送电力。
在非接触充电系统中,通过将受电线圈相对于送电线圈对准在适当的位置,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电力输送。作为受电线圈的位置对准方法,通常的方法是:为了位置对准而使送电线圈弱励磁,并一边测量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传送的电量,一边使电动车辆移动,将测量出的电量变大的位置用作适当的位置。
在非接触充电系统中,要求电动车辆不移动以使得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受电线圈不从适当的位置偏离。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能够在非接触的电力输送过程中,在车辆偏离移动的情况下,对该情况进行迅速检测并警告或者促使停止供电的装置。
近年来,大量应用了电动的驻车锁定机构。电动的驻车锁定机构构成为基于致动器的传感器信号,控制部能够判断驻车锁定机构是处于锁定了车轮的状态还是处于锁定已被解除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90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非接触充电系统中,在受电线圈的位置对准时,优选在受电线圈对准于适当的位置时驻车锁定机构将车轮锁定,并在电动车辆的位置不偏离的状态下,结束位置对准的处理。
然而,采用了电动的驻车锁定机构的电动车辆具有如下的问题,即,在受电线圈的位置对准时,来自送电线圈的磁场作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传感器等,传感器信号的可靠性有时会降低。在该情况下,电动车辆的控制部可能即使驻车锁定机构未锁定车轮,也会判断为车轮被锁定。
另一方面,通过在驻车锁定机构的周围设置电磁屏蔽,能够防止来自送电线圈的磁场作用于驻车锁定机构的传感器等。然而,追加电磁屏蔽导致车辆的重量增加和制造成本上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搭载于采用了电动的驻车锁定机构的电动车辆的非接触充电控制装置中,能够高可靠性地在电动车辆的位置不偏离的状态下开始非接触的电力输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包含同样的非接触充电控制装置和送电设备的非接触充电控制系统中,能够高可靠性地在电动车辆的位置不偏离的状态下开始非接触的电力输送。
技术方案
第一方式记载的发明是一种车辆的非接触供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搭载于车辆,上述车辆具有:
受电线圈,其配设为能够非接触地从送电设备的送电线圈接受电力;
驻车锁定机构;以及
驻车锁定传感器,其构成为能够输出与利用上述驻车锁定机构的车轮的锁定状态对应的电信号,
上述车辆的非接触供电控制装置具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713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线结构的生产方法及配线结构
- 下一篇:门驱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