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64170.2 | 申请日: | 201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6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叶可江;赵世林;纪书鉴;须成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L12/851 | 分类号: | H04L12/851;H04L12/24;G06N3/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曹卫良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神经网络 流量 分类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1.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对原始网络流量进行特征提取,生成各种类型的网络流数据,并根据网络日志对网络流数据进行标记,生成用于构建深度神经网络的数据集;其中,所提取的特征包括每条网络流的前向流、反向流、传输流三维特征;
步骤b:重构数据集结构,并通过重构的数据集训练CNN网络,所述CNN网络基于提取的三维特征,分别计算每条网络流中的前向流和反向流特征、前向流和传输流特征、反向流和传输流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输出高维度的全局卷积特征;
步骤c:将所述CNN网络输出的全局卷积特征输入LSTM网络进行训练,并输出流量分类预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采集原始网络流量,并获取相应的网络日志;其中,所述原始网络流量通过网络数据中心或者模拟局域网环境进行采集,所述网络日志内容包括网络应用间的交互行为、网络应用和服务端的传输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对原始网络流量进行特征提取,生成各种类型的网络流数据,并根据网络日志对网络流数据进行标记具体包括:
步骤a1:将拥有相同的五元组{源IP,源Port,目的IP,目的Port,传输协议(TCP,UDP)}的网络包{packet_1,packet_2,…,packet_n}归并为对应的网络流Flow_i={packet_1,packet_2,…,packet_n}(i=1,2,…,n);
步骤a2:提取包特征、流特征、状态连接特征,以及每条网络流的{前向流(client-server),反向流(server-client),传输流(tcp,udp)}三维特征;
步骤a3:检测网络日志和每条网络流中的{源IP,源Port,目的IP,目的Port,传输协议(TCP,UDP)}五个字段,如果网络流与网络日志中有相同的五元组,则将该条网络流的标签标记为网络日志中对应的网络应用或者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还包括: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及归一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b1:将标记好的数据集输入卷积神经网络中;
步骤b2:基于提取的三维特征,分别计算每条网络流中的前向流和反向流特征、前向流和传输流特征、反向流和传输流特征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生成三维特征的网络流数据集结构;
步骤b3:为了适应卷积神经网的数据输入格式,将数据集格式变换为(None,25,25,3);其中,变换后的数据格式(None,25,25,3)是25x25的彩色图片3通道;
步骤b4:用变换后的数据集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得到高维度的全局卷积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卷积神经网络包括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所述卷积层用于提取局部特性;所述池化层用于将卷积之后产生的高维度特征分成几个区域,取每个区域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得到新的较小维特征;所述全连接层用于将所有高维的特征转换成全局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经过LSTM网络训练后,得到多维的序列相关流向量特征;然后连接全连接层,并用softmax做激活函数,输出预测的每个类的概率矩阵,最终得到流量分类预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后还包括:用相同结构的测试数据集评估模型的精确度并测试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417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