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61962.4 | 申请日: | 201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一良;山田善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5/5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成海 |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织物 编织 方法 | ||
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其能调整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收缩量。在编织将第二线圈横列(2)配置在第一线圈横列(1)的里侧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3)的编织物的该编织方法中,由第一编织形成添纱风格编织物部(3)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编织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在工序A中,在第一线圈横列(1)的编织时对构成已存线圈横列(4)的第一基础线圈(41)进行贴补,编织从第一基础线圈(41)拉出的第一主线圈(11)。在工序B中,在第二线圈横列(2)的编织时在第一基础线圈(41)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向与第一主线圈(11)相反方向拉出的第一副线圈(21)。在工序C中,将第一主线圈(11)和第一副线圈(21)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物和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横编机的编织,由一个编织针同时编织第一编织纱线和第二编织纱线的添纱编织已被众所周知。通过添纱编织,将配置了由第二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二线圈横列的添纱编织物部编织在由第一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在此添纱编织中,使用具备第一编织纱线的供纱口和第二编织纱线的供纱口的专用的送线器。或者也可以使供给第一编织纱线的第一送线器和供给第二编织纱线的第二送线器同时动作来进行添纱编织。在此,本说明书中的“表侧”,是指在编织物的使用时从外部能看见的一侧,“里侧”是“表侧”的相反侧。另外,“第一线圈横列”,是指由第一编织纱线编织的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线圈列,“第二线圈横列”,是指由第二编织纱线编织的在编织宽度方向并列的线圈列。
不使用专用的送线器,编织在添纱编织物部具有类似的外表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也已被提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在不同的时机编织的第一线圈横列和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重叠,编织了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如果概括此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则是在相对于已存的线圈横列使用第一编织纱线编织第一线圈横列后,使用第二编织纱线编织与第一线圈横列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连结的第二线圈横列,反复进行将第一线圈横列的线圈和第二线圈横列的线圈在厚度方向重叠。其结果,编织了在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配置了第二线圈横列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47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大多适用于例如平针组织的针织品中的罗纹组织的领子、下摆。这是因为除了由组织构造产生的伸缩以外,还通过将第二编织纱线做成弹性纱线,能提高领子、下摆的伸缩性。在该情况下,由于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在编织宽度方向容易收缩,所以在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和除此以外的非添纱编织物部的边界附近,皱褶容易靠近非添纱编织物部。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调整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编织宽度方向的收缩量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皱褶难靠近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和除此以外的编织物部的边界附近的编织物。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供给第一编织纱线的第一送线器和供给第二编织纱线的第二送线器的横编机,在相对于已存线圈横列使用上述第一编织纱线编织了第一线圈横列后,使用上述第二编织纱线编织与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连结的第二线圈横列,反复进行使上述第一线圈横列和上述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相互重叠,编织将上述第二线圈横列配置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其中,
由第一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一编织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
上述工序A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对构成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一基础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一基础线圈拉出的第一主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19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自适应阈值的高效比特翻转译码器
- 下一篇: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