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61962.4 | 申请日: | 2019-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一良;山田善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5/5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成海 |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织物 编织 方法 | ||
1.一种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供给第一编织纱线的第一送线器和供给第二编织纱线的第二送线器的横编机,在相对于已存线圈横列使用上述第一编织纱线编织了第一线圈横列后,使用上述第二编织纱线编织与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至少一部分的线圈连结的第二线圈横列,反复进行使上述第一线圈横列和上述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相互重叠,编织将上述第二线圈横列配置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里侧的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其特征在于,
由第一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一编织具备工序A、工序B和工序C,
上述工序A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对构成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一基础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一基础线圈拉出的第一主线圈;
上述工序B在上述第二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在上述第一基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向与上述第一主线圈相反方向拉出的第一副线圈;
上述工序C将上述第一主线圈和上述第一副线圈重叠。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第二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二编织具备工序D、工序E和工序F,
上述工序D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对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二基础线圈进行贴补,编织从上述第二基础线圈拉出的第二主线圈;
上述工序E在上述第二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在上述第二基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在与上述第二主线圈相同的方向拉出的第二副线圈;
上述工序F将上述第二主线圈和上述第二副线圈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记载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第三编织形成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三编织具备工序G和工序H,
上述工序G在上述第一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在上述已存线圈横列的第三基础线圈的线圈纵行方向连续地编织第三主线圈;
上述工序H在上述第二线圈横列的编织时向上述第三主线圈进行集圈,或者将形成在空针上的未封闭线圈与上述第三主线圈重叠。
4.一种编织物,其具备添纱风格编织物部,该添纱风格编织物部将由第一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一线圈横列和由与上述第一编织纱线不同的第二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二线圈横列在厚度方向重叠,将上述第二编织纱线相对于上述第一编织纱线配置在里侧,其特征在于,
上述添纱风格编织物部的至少一部分具备将由上述第一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一主线圈和由上述第二编织纱线构成的第一副线圈重叠了的第一重叠线圈,
上述第一主线圈和上述第一副线圈从相同的线圈拉出,而且上述第一主线圈的拉出方向和上述第一副线圈的拉出方向成为相反,
上述相同的线圈的编织弧由上述第一主线圈的沉降弧和上述第一副线圈的沉降弧夹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619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自适应阈值的高效比特翻转译码器
- 下一篇: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