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号补偿校准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91048.7 | 申请日: | 2019-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郭震;王振华;王晋华;周文博;唐亮;孙辰军;卢朝晖;魏明磊;姚艳艳;胡凯利;赵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M1/10 | 分类号: | H03M1/10;H03M1/1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补偿 校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信号补偿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补偿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始信号分成两路,分别为第一路信号和第二路信号;
2)将第二路信号进行高通滤波,并对高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第二采样信号,并按照与第二采样信号相同的采样频率对第一路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第一采样信号;
3)根据高通滤波前后的相位变化量和第一路信号的采样频率对第一采样信号进行相位补偿,使两路采样信号的相位相等;
4)将相位补偿的后第一采样信号与第二采样信号进行求差处理,并根据差值确定补偿校准后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补偿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对经过高通滤波后和采样之前的第二路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在求差处理前对第二采样信号进行幅值补偿处理,使其与放大处理前的第二路信号的幅值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补偿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对第二采样信号进行时频变换,实现噪声信号的提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补偿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对第二路信号进行采样前进行过压保护,在第一路信号采样前进行过压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补偿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位补偿时对第一采样信号进行平移的采样点数N为:
其中Δθ为第二路信号高通滤波前后的相位变化量,fADC为第一采样信号和第二采样信号的采样频率,f为第二采样信号中幅值最大的频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补偿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处理采用PGA电路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补偿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是将得到的所述差值进行时频变换得到补偿校准后的信号。
8.一种信号补偿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补偿校准系统包括高通滤波电路、第一采样电路、第二采样电路、相位补偿模块和求差模块;
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原始信号,用于对原始采集信号进行再次采样,得到第一采样信号,且第一采样电路的采集频率与第二采样电路的采集频率相等;
所述高通滤波电路输入端用于连接原始采集信号,用于对原始采集信号进行高通滤波;
所述第二采样电路输入端与高通滤波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对高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再次采样,得到第二采样信号;
所述相位补偿模块用于根据经过高通滤波电路前后的信号相位变化量、第一采样电路的采样频率对第一采样信号进行相位补偿,使第二采样信号和相位补偿后的第一采样信号的相位相等;
所述的求差模块用于对第二采样信号和相位补偿后的第一采样信号进行求差运算,由求差运算结果确定补偿校准后的原始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补偿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补偿模块在相位补偿时对第一采样信号进行平移的采样点数N为:
其中Δθ为第二路信号高通滤波前后的相位变化量,fADC为第一采样信号和第二采样信号的采样频率,f为第二采样信号中幅值最大的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信号补偿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放大电路和幅值补偿模块,所述放大电路设置在高通滤波电路和第二采样电路之间,用于对经过高通滤波电路后和第二采样电路之前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幅值补偿模块设置在第二采样电路和求差模块之间,用于对求差处理前的第二采样信号进行幅值补偿,使之与放大电路处理前的信号幅值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910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