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断油水井吸水状况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76620.2 | 申请日: | 2019-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颖;姬振宁;张随望;陆小兵;王勇;唐泽玮;王尔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7/00;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赵娇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断 油水 吸水 状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断油水井吸水状况的方法,步骤1)选择油水井中的任意一层,以垂深为X轴,其中X轴坐标范围为油层顶深到油层底深,同时以同位素曲线的计数率为Y轴,其中Y轴坐标的最大值为从井口到油层底深的同位素曲线最大值Ymax;步骤2)结合X轴坐标的最大值、Y轴坐标的最大值和在油层顶深和油层底深之间同位素曲线与自然伽马曲线之间的面积,确定不均匀系数;步骤3)结合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分布情况,确定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的有效范围;步骤4)根据不均匀系数和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有效范围,确定油水井该层吸水状况和吸水程度;步骤5)重复步骤1)~4),确定多个油水井每层的吸水状况和吸水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水井改善吸水剖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判断油水井吸水状况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注水是补充地层能量的主要方法,而各层注够水是保证油田长期稳产的有效手段,现有油田部分储层受非均质性、粘土运移或地层结垢等影响,出现一层超注、另一层欠注甚至注不进等吸水不均现象,根据对已测吸水剖面的注水井进行统计分析,吸水不均井占总测试井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吸水不均井多,而对应油井产量下降,给油田稳产带来很大影响。
目前,对于储层吸水剖面治理措施方法较多,例如单层酸化、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分注、分流酸化等。但是,选择这些的措施用于不同吸水剖面注水井的方法没有明确的界限,主要通过观察吸水剖面,确定吸水状况,再根据经验或者洛伦兹曲线选择相应的措施。经验法具有盲目性,对于新技术人员而言,容易因经验不足而判断吸水状况不合理而导致选择错误,而洛伦兹曲线只是简单的面积比,只能确定吸水不均的程度,但是不能明确确定吸水差的层位。此外,因需观察吸水状况,技术人员需一张一张的吸水剖面图,给人员带来较大不便。因此,有必要确定一种判断油水井吸水状况的方法,将相关人员从不停一张一张找图和分析吸水剖面图中解脱,实现拿数据、看表确定吸水差的小层层位,再优选剖面调整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判断油水井吸水状况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1:现有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吸水剖面,确定吸水状况,再根据经验或者洛伦兹曲线选择相应的措施,经验法具有盲目性,对于新技术人员而言,容易因经验不足而判断吸水状况不合理而导致选择错误;2、洛伦兹曲线只是简单的面积比,只能确定吸水不均的程度,但是不能明确确定吸水差的层位;3、因需观察吸水状况,技术人员需一张一张的吸水剖面图,给人员带来较大不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判断油水井吸水状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油水井中的任意一层,以垂深为X轴,确定该层油层顶深和油层底深位置,其中X轴坐标范围为油层顶深到油层底深,同时以同位素曲线的计数率为Y轴,其中Y轴坐标的最大值为从井口到油层底深的同位素曲线最大值Ymax;
步骤2)结合X轴坐标的最大值、Y轴坐标的最大值和在油层顶深和油层底深之间同位素曲线与自然伽马曲线之间的面积,确定不均匀系数;
步骤3)结合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分布情况,确定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的有效范围,结合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分布情况,确定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的有效范围h,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上的数值范围为Hi-Hj,其中i=1、2、3,i为同位素曲线在每小层垂深上的初始值,j=1、2、3为同位素曲线在每小层垂深上的终止值,其对应在X轴坐标上的范围值为Xi,其中i=1、2、3;
步骤4)根据不均匀系数和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有效范围,确定油水井该层吸水状况和吸水程度,首先确定同位素曲线在Y轴上的最大占比λ,其次根据最大占比λ划分吸水类型,接着根据不均匀系数C及Ci和同位素曲线在X轴坐标上每小层的有效范围hi确定吸水状况和吸水程度;
步骤5)重复步骤1)~4),确定多个油水井每层的吸水状况和吸水程度,并将多个油水井每层所得数据、吸水程度和吸水状况统计,便于随时查看或措施前后分析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6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