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出渣型生物质气化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72246.9 | 申请日: | 2019-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3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 发明(设计)人: | 梁清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粤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C10J3/34;C10J3/76 |
| 代理公司: | 44387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曾凤云 |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炉排 碎渣机构 推渣机构 导料 炉墙 底板 炉体 碎渣 出气口 喷火嘴 点火器 底火 生物质气化炉 燃料 底板末端 底板尾端 可燃气体 冷水冷却 燃烧残渣 使用寿命 水密封层 自动出渣 气化炉 气化区 收集框 下料区 漏气 冷风 料斗 上斜 下斜 配合 | ||
1.一种自动出渣型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以及设于炉体(1)上的料斗(2),所述炉体(1)中包括有下料区、气化区、碎渣区,其中:
所述下料区设有下斜设置的导料炉墙(3),导料炉墙(3)用于均匀分布料斗(2)输送的生物质燃料,所述导料炉墙(3)下方设有推渣机构(5);
所述气化区设有上斜设置的炉排底板(6),炉排底板(6)下方设有底火点火器(7),所述推渣机构(5)将导料炉墙(3)均匀布下的燃料在炉排底板上由下往上推进;在炉排底板(6)尾端上方的炉体(1)上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连接喷火嘴(8),通过喷火嘴(8)自动点火点燃气化得到的可燃气体,燃烧产生的火焰在喷火嘴(8)喷出;
所述碎渣区设有位于炉排底板(6)末端下方的碎渣机构(9)和碎渣机构(9)下的碎渣收集框(10),碎渣机构(9)用于接收推渣机构(5)推来的燃烧残渣,所述碎渣区底部设有水密封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和导料炉墙(3)之间设有送料机构(4),送料机构(4)包括送料电机(401)和由送料电机(401)驱动的送料绞笼(402),送料绞笼(402)将料斗(2)中的燃料送至导料炉墙(3)实现均匀布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渣机构(5)包括推渣头(501)、推渣杆(502)、固定架(503)和推渣电机(504),所述推渣头(501)设于导料炉墙(3)与炉排底板(6)之间,推渣头(501)底部贴紧炉排底板(6)并可在炉排底板(6)上滑动,所述推渣杆(502)头端与推渣头(501)连接,且推渣杆(502)尾端连接推渣电机(504),所述固定架(503)分别连接导料炉墙(3)和炉排底板(6),用于对推渣电机(504)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渣电机(504)为直线推杆电机,且所述推渣头(501)与炉排底板(6)之间设置有耐高温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底板(6)上设有若干间隙漏缝(601),且炉墙(1)上设有干渣清理口(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渣机构(9)包括碎渣轮(901)、碾压板(902)以及碎渣电机(903),所述碾压板(902)有两块,分别设于碎渣轮(901)的两侧并与碎渣轮(901)接触,碎渣轮(901)与碾压板(90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V”形碎渣区,对燃烧残渣进行碾压磨碎,破碎的燃烧残渣经碎渣轮(901)与碾压板(902)之间的缝隙漏出进入水密封层(11)并下沉至碎渣收集框(10);所述碎渣轮(901)为内部空心结构,且碎渣轮(901)两端的轮轴分别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连接冷却水入水接头(906),所述出水通连接冷却水出水接头(907),此外,所述碎渣轮(901)的表面上设有若干垂直的碎渣齿(904),所述碾压板(902)上设有与所述碎渣齿(904)配合通过的槽(9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火嘴(8)包括安装法兰(801)、进气管(802)、风箱管(803)、喇叭管(804)和燃烧管(805),所述安装法兰架(801)设在炉体(1)上并套设于进气管(802)的入口端,所述喇叭管(804)的小口径端与进气管(802)的出口端连接,所述风箱管(803)套设于进气管(802)的开口段,且风箱管(803)上连接有配风管(806),配风管(806)与风箱管(803)的连接处架设有可燃气体点火器(809);所述燃烧管(805)套设于进气管(802)的出口段上,而喇叭管(804)的大口径端与燃烧管(805)的内管壁连接,所述风箱管(803)的两末端分别与安装法兰(801)和燃烧管(805)连接而形成一个密封区间,此外,所述进气管(802)的出口段的管壁上设有混气孔(807),所述喇叭管(804)的管壁上设有导气孔(8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粤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粤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722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