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取样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63555.X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 发明(设计)人: | 易辉;关汝滔;詹映龙;俞叶舟;钟燕洲;张润峰;潘喜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 地址: | 5107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 隔板 第二空间 海水 腔体 第一空间 取样装置 通孔 连通 测量 测量件 发散型 取样 竖直 预留 开口 把手 体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取样装置,包括腔体和设置于腔体上的把手,所述腔体内竖直设有连接管,以将所述腔体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内以连接管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发散型均匀设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第二空间分为多个第三空间;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多个用于连通该第三空间和第一空间的第一通孔,多个所述隔板的每一个隔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多个第三空间的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管的顶部预留有用于插入测量件的开口。本发明的海水取样装置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的使容器内的海水平静稳定下来、便于及时的对海水进行测量,提高取样测量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水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的航行过程中,船舶浮态是否满足试验条件关系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试验的成败,船舶实际所处海域的海水密度大小是决定船舶浮态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在对某一海域海水密度进行测量时,一般通过绳子系在一个高度380mm、容积18升的一侧具有开口的容器的把手上,将该容器抛入船舶的船舷外打满海水并提放于甲板上,待该容器内海水自由液面平静后将海水密度计放入水中,观测海水密度计稳定悬浮于水中的读数,以此来确定海水的密度。在此过程中,容器内的海水由于海上的风、浪等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容器内的海水液面会产生水波起伏、荡漾的现象,需要等待5分钟才能逐渐平静下来,这样使测量海水密度耗费的时间长,测量的效率低;另一方面,即使在容器内海水平静到一定程度是放入密度计,由于容器内的水波现象,将密度计放入容器内时,密度计在自身重力及水波等外力的作用下,会出现3-5分钟上下浮动和圆周旋转的现象,延长了密度计稳定悬浮于容器中的观测时间,降低密度观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的使容器内的海水平静稳定下来、便于及时的对海水进行测量的海水取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取样装置,包括腔体和设置于腔体上的把手,所述腔体内竖直设有连接管,以将所述腔体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内以连接管的中心线为中心呈发散型均匀设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第二空间分为多个第三空间;
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多个用于连通该第三空间和第一空间的第一通孔,多个所述隔板的每一个隔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所述多个第三空间的第二通孔;
所述连接管的顶部预留有用于插入测量件的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空间设在连接管的管内,所述第二空间设在连接管外壁与腔体内壁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腔体的外壁底部设有用于减震的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的形状与腔体的底部形状匹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位于连接管内的腔体的底部设有用于缓冲测量件的撞击力的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的边缘与连接管的端部边缘匹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测量件为海水密度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腔体的顶部相对设有两个耳板,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一个耳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板为四个,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连接管和腔体焊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腔体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隔板为梯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管上的第一通孔的数量为12个且均匀设于连接管上;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设于该隔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腔体为取样桶,取样桶的底部直径为250mm,顶部的开口直径为360mm,高度为360mm;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均为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海水取样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635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