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车用自动补油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48524.7 | 申请日: | 2019-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3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兵;伍华;李廉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7D7/04 | 分类号: | B67D7/04;B67D7/06;B67D7/5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想 |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车 自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车用自动补油系统,属于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包括机车和连挂于机车上的油罐车,所述机车包括燃油箱,所述油罐车包括燃油罐,所述燃油罐通过供油管路连通至燃油箱,且供油管路上设有燃油泵机组和截止阀,还包括设于机车上的控制器和装于燃油箱上的油位传感器,该控制器分别与燃油泵机组、截止阀和油位传感器通信连接,并通过油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燃油泵机组和截止阀的启闭,以达到能够实现机车运营途中不停车自动加油,提升机车的续航里程,节省停车加油的时间,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燃机车用自动补油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内燃机车而言,在功率等级和运行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燃油箱容量决定了机车的续航能力。目前提升内燃机车续航能力的主要做法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1.加大燃油箱容量
由于受线路所允许的最大轴重的限制,燃油箱容量能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该方式对内燃机车续航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限的。此外,当同一内燃机车要在不同轴重要求的线路上运行时,该方式所能提升的续航能力就更为有限。
2.运行途中补油
机车运行到预定的加油站点进行补油,以保证续航能力。这就要求根据运营需要在运行线路区间内适宜的位置增设加油站点,就是一种定制式运营,这导致了线路建设成本的增加(加油站点的建设成本),同时也限制了机车运营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以上两种方式都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并且都严重限制了机车运营的区域,限制了机车的灵活运用,即限制了机车运营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增加了用户的运营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车用自动补油系统以达到能够实现机车运营途中不停车自动加油,提升机车的续航里程,节省停车加油的时间,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燃机车用自动补油系统,包括机车和连挂于机车上的油罐车,所述机车包括燃油箱,所述油罐车包括燃油罐,所述燃油罐通过供油管路连通至燃油箱,且供油管路上设有燃油泵机组和截止阀,还包括设于机车上的控制器和装于燃油箱上的油位传感器,该控制器分别与燃油泵机组、截止阀和油位传感器通信连接,并通过油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燃油泵机组和截止阀的启闭。
进一步地,所述截止阀为气动截止阀;所述控制器包括PLC、显示器、电空阀和继动阀,所述显示器、油位传感器和电空阀均与PLC通信连接,该电空阀的进气端接通有气源,并联动继动阀控制所述气动截止阀的启闭,以实现对供油管路的开启和关断进行控制,且控制可靠性高。
进一步地,所述油位传感器包括低油位传感器和高油位传感器,该低油位传感器和高油位传感器均装于所述燃油箱上,实时监测燃油箱的低油位和高油位。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泵机组和截止阀分别设于油罐车和机车上,以提升该系统的灵活适用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位于油罐车和机车上的第一手动截止阀和第二手动截止阀,所述第一手动截止阀和第二手动截止阀设于供油管路上且均位于燃油泵机组和截止阀之间,以实现可手动实现供油管路的开启或关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动截止阀与燃油泵机组之间还设有安全阀,以对系统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泵机组与燃油罐之间设有止回阀,以防止供油管路内部的燃油回流。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一端连接有电源和所述控制器,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燃油泵机组,以实现机车的电源和控制信号实时传递至燃油泵机组。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泵机组包括变量泵,通过控制器控制实现燃油泵机组的启停和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485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反馈干涉原理的全光真随机数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隧道病害综合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