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平流式斜板沉淀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23978.9 | 申请日: | 2019-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1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玲;万鹏亮;魏嘉豪;窦川川;黄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燕肇琪 |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平流 式斜板 沉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平流式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沉淀池主体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为进水布水区、污泥沉降区和排水区;进水布水区连接有进水管(1),排水区连接有出水管;进水布水区与污泥沉降区之间安装有透水墙;污泥沉降区布置有沉降组件,污泥沉降区底部的池体为连续的污泥斗。梯形孔透水墙,使泥水混合液均匀分布,削减进水动能;在沉淀池主体内通过带有污泥漏斗和污泥管道的梯形斜板,提高了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加快沉降速率,提高泥水分离效果,同时减少了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沉降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平流式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利用泥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按水流方向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斜板沉淀池利用运用“浅层沉淀”原理,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提高了沉淀效率,但斜板沉淀池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沉淀池的沉淀效率与斜板在底面上的投影面积成正比,所以斜板斜管沉淀池并未充分利用浅池理论,没有实现沉淀效率的最大化。除此之外,为了增加沉淀面积,现存的部分斜板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出现污泥堵塞的现象,从而影响沉淀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平流式斜板沉淀池,充分利用浅池理论,达到增加沉淀面积,缓解污泥堵塞现象,提高沉淀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平流式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沉淀池主体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为进水布水区、污泥沉降区和排水区;进水布水区连接有进水管,排水区连接有出水管;进水布水区与污泥沉降区之间安装有透水墙;污泥沉降区布置有沉降组件,污泥沉降区底部的池体为连续的污泥斗。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透水墙侧面开有多排间隔的梯形孔。
排水区布置有出水三角堰。
沉降组件包括多排梯形斜板,梯形斜板横跨池宽,自沉淀池主体顶部,到沉淀池主体底部间隔布设;梯形斜板为连续的V形板,在V形板的交角布置有污泥漏斗;污泥漏斗沿水流方向间隔布置;污泥漏斗底部还接通有污泥管道。
每一层梯形斜板上的污泥管道底端延伸至下一层的污泥漏斗处。
位于底层梯形斜板下的污泥管道与污泥沉降区底部的污泥斗相对应。
梯形斜板的V形板的交角为30~50°。
V形槽内铺设有穿孔式排泥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梯形孔透水墙,使泥水混合液均匀分布,削减进水动能;在沉淀池主体内通过带有污泥漏斗和污泥管道的梯形斜板,提高了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加快沉降速率,提高泥水分离效果,同时减少了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效平流式斜板沉淀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C-C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D-D面的剖视图。
图中,1.进水管,2.出水管,3.穿孔式排泥管,4.透水墙,5.污泥漏斗,6.梯形斜板,7.出水三角堰,8.污泥管道,9.污泥斗,10.梯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239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舱加温引射混合器
- 下一篇:一种宫扇扇面的制作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