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廊人员定位方法、服务器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017647.4 | 申请日: | 2019-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9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耿丹阳;董亮;邓宁军;张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80;G06F1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晓飞;谷敬丽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员 定位 方法 服务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廊人员定位方法、服务器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移动端设备中蓝牙模块获取的管廊内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根据所述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确定移动端设备的位置。本发明定位精度高,定位过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智慧管廊平台运维管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管廊人员定位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城市综合管廊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一直是行业难题,由于管廊类型多、人员分布区域复杂,很难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容易导致人员遭遇险情处理不及时、巡检指标不合格、区域管理有漏洞等现象的发生。随着综合管廊工程建造规模的增加,安全管理要求的提高,人员定位系统正逐渐成为综合管廊安全防范系统的附属设施。通过精准定位,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实时的安全管控与智能预警,可降低安全隐患风险,现有的管廊人员定位系统采用的通信模块一般为WIFI模块、ZigBee模块、RFID模块和UWB模块等,其中,WIFI模块、ZigBee模块和RFID模块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定位精度不高,且定位过程复杂。而UWB模块虽然定位精度高、误差范围小,但成本较高,工程应用的经济性较低。因此,定位过程简单而且定位精确高的管廊人员定位方法是切合工程实际需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管廊人员定位方法,用以实现管廊人员定位,定位精度高,定位过程简单,该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端设备中蓝牙模块获取的管廊内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
根据所述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确定移动端设备的位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管廊人员定位服务器,用以实现管廊人员定位,定位精度高,定位过程简单,该服务器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端设备中蓝牙模块获取的管廊内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
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确定移动端设备的位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管廊人员定位系统,用以实现管廊人员定位,定位精度高,定位过程简单,该系统包括:上述服务器、移动端设备和多台信标,其中,
所述多台信标设于管廊内;
移动端设备包括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用于获取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将所述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传输至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管廊人员定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管廊人员定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移动端设备中蓝牙模块获取的管廊内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根据所述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确定移动端设备的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蓝牙模块用于获取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蓝牙通信在成本可接收的范围内,具有定位精度高,信号传输稳定性好的优点,因此,根据该蓝牙模块获取的信号强度和MAC地址,最后得到的移动端设备的位置的精度高;其次,根据所述多台信标的信号强度数据和MAC地址,确定移动端设备的位置,定位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管廊人员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瑞达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176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