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分离式新能源客车列车组的制动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002127.6 | 申请日: | 2019-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7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廖洪;卢耀辉;吴煜威;唐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T7/20 | 分类号: | B60T7/20;B60T8/17 |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 地址: | 6100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可分离 新能源 客车 车组 制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可分离式新能源客车列车组的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头车、后车共同组成客车列车组的行车制动部分S1及驻车制动部分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制动总泵信号发射模块将信号发射至智能制动控制模块;
S12、所述智能制动控制模块对行车制动系统发出指令,进行行车制动操作;
S21、手控阀信号发射模块将信号发射至智能制动控制模块;
S22、所述智能制动控制模块对驻车制动系统发出指令,进行驻车制动操作;
其中,所述步骤S12还包括:
S121、智能制动控制模块向分别设置于头车与后车的前刹电磁阀、后刹电磁阀发出开启指令;
S122、智能制动控制模块向分别设置于头车与后车的前刹调节电磁阀、后刹调节电磁阀发出关闭指令;
S123、将压缩空气注入前制动回路,通过快放阀及前轮ABS电磁阀进入前轮制动腔室,实现前轮制动;压缩空气进入后制动回路,通过继动阀,使后刹储气筒内压缩空气通过继动阀及后轮ABS电磁阀进入后轮制动腔室,实现后轮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还包括:
S221、智能制动控制模块向分别设置于头车与后车的驻车电磁阀发出关闭指令;
S222、智能制动控制模块向分别设置于头车与后车的驻车调节电磁阀发出开启指令;
S223、将压缩空气通过手控阀出口排出,弹簧气室解除供气,弹簧气室压缩空气通过差动阀出口排出,实现后车的驻车制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客车列车组中各客车分离独立运行,则对于行车制动,智能控制模块停止对所述行车制动系统通信,采用气压双回路制动系统实施行车制动;则对于驻车制动,智能控制模块对各客车驻车制动系统单独通信,对所述驻车电磁阀发出关闭指令,对所述驻车调节电磁阀发出开启指令,将压缩空气通过手控阀出口排出,弹簧气室解除供气,弹簧气室压缩空气通过差动阀出口排出。
4.一种制动控制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控制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制动控制模块、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
行车制动系统包括:设置于头车的制动总泵信号发射模块,设置于头车与后车的制动总泵、前刹电磁阀、后刹电磁阀、前刹调节电磁阀、后刹调节电磁阀、前制动回路、后制动回路;
驻车制动系统包括:设置于头车的手控阀信号发射模块,设置于头车与后车的手控阀、驻车电磁阀、驻车调节电磁阀、差动阀;
所述制动总泵信号发射模块安装于所述设置于头车的制动总泵上,且与所述智能制动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智能制动控制模块设置于头车内部,所述智能制动控制模块与头车和后车的前刹电磁阀、后刹电磁阀电路连接;
所述设置于头车的前刹电磁阀分别与所述设置于头车的制动总泵、前制动回路气路连接;所述设置于头车的前刹调节电磁阀分别与所述设置于头车的制动总泵、前制动回路气路连接;
所述设置于头车的后刹调节电磁阀分别与所述设置于头车的制动总泵、后制动回路气路连接;所述设置于后车的前刹电磁阀分别与所述设置于后车的制动总泵、前制动回路气路连接;
所述设置于后车的前刹调节电磁阀分别与所述设置于后车的制动总泵、前制动回路气路连接;所述设置于后车的后刹调节电磁阀分别与所述设置于后车的制动总泵、后制动回路气路连接;
所述手控阀信号发射模块安装于头车的手控阀上且与所述智能制动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手控阀信号发射模块与设置于头车与后车的驻车电磁阀、驻车调节电磁阀、差动阀依次气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制动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制动总泵信号发射模块或所述手控阀信号发射模块所发射信号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向头车与后车的制动总泵、前刹电磁阀、后刹电磁阀、前刹调节电磁阀、后刹调节电磁阀发出开关指令的指令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制动回路包括依次气路连接的快放阀、ABS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0021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