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渔业捕捞用仿鳄式侧摆捕捉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98468.7 | 申请日: | 2019-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圆纯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9/06 | 分类号: | A01K6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板 渔业捕捞 捕捉器 侧摆 圆杆 直口 鳄式 栏杆 渔业 捕捉机构 空心圆杆 设备领域 侧中部 铰接 捕鱼 对称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渔业捕捞用仿鳄式侧摆捕捉器,包括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对称的空心圆杆,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直口槽,所述支撑板对应每个所述直口槽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所述支撑板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U形杆,中间的一个所述U形杆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栏杆的一端,每个所述栏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圆杆三铰接捕捉机构。本发明涉及渔业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渔业捕捞用仿鳄式侧摆捕捉器。本发明方便渔业捕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业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渔业捕捞用仿鳄式侧摆捕捉器。
背景技术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
仿生学一词是1960年由美国斯蒂尔根据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质’的意思)”构成的。这个词语大约从1961年才开始使用。某些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
又比如,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一般归类为害虫,可是苍蝇的楫翅是天然导航仪。而且,它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人类通过劳动运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制造工具,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更大自由。人类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认识生物界上,而且还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增加自己的本领。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另一个事例是人们对于昆虫行为为时过晚的研究。在利奥那多·达·芬奇研究鸟类飞行造出第一个飞行器400年之后,人们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实现了飞上天空的梦想。由于不断改进,30年后人们的飞机不论在速度、高度和飞行距离上都超过了鸟类,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继续研制飞行更快更高的飞机时,设计师又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气体动力学中的颤振现象。当飞机飞行时,机翼发生有害的振动,飞行越快,机翼的颤振越强烈,甚至使机翼折断,造成飞机坠落,许多试飞的飞行员因而丧生。飞机设计师们为此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颤振现象,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就在机翼前缘的远端上安放一个加重装置,这样就把有害的振动消除了。可是,昆虫早在三亿年以前就飞翔在空中了,它们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颤振的危害,经过长期的进化,昆虫早已成功地获得防止颤振的方法。生物学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时,发现在每个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翼眼或称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飞行就变得荡来荡去。实验证明正是翼眼的角质组织使蜻蜓飞行的翅膀消除了颤振的危害,这与设计师高超的发明何等相似。
鳄鱼捕食的动作并不是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向前方咬,实际上是向侧方摆头,再咬合,两个动作,鳄鱼捕食的动作给我们设计捕捉器带来了灵感,本申请是模仿鳄鱼捕食的动作研发出的一种侧摆动捕捉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圆纯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圆纯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984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牛生态养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蛏子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