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和含油废水的微纳米气泡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88805.4 | 申请日: | 2019-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8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 发明(设计)人: | 唐禄博;张鑫鑫;张绍和;马立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40;C02F103/10 |
| 代理公司: | 43235 长沙轩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勇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振荡器 含油废水 扩散器 微纳米气泡 废液 气源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自激振荡射流 废液罐 连通 尺寸稳定 处理系统 方案产生 气源驱动 系统能耗 组装模块 振荡部 通气 出口 | ||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源、射流振荡器、扩散器和废液罐,所述气源通过第一管路与设置在所述射流振荡器上的入口连通,所述扩散器设置在所述废液罐内,通过第二管路与设置在所述射流振荡器上的出口连通,所述射流振荡器内设置有振荡部;
所述振荡部包括振荡腔、控制腔和谐振腔,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振荡腔上,所述振荡腔第一侧和第二侧的侧壁形成附壁射流侧面,所述控制腔和所述谐振腔分别设置在所述振荡腔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均与所述振荡腔连通,所述控制腔还与大气连通,所述振荡腔内设置有劈尖,所述劈尖将所述振荡腔分隔形成第一输出道和第二输出道,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出道和所述第二输出道的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设置呈逐渐收缩的喷嘴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为从所述振荡腔连接处逐渐扩大的腔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与所述振荡腔的连接处宽度逐渐变大,形成喷嘴形状,随后保持不变形成方形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振荡器主要由一基板和一盖板组成,所述入口、所述振荡部和所述出口均设置在所述基板内,通过所述盖板将所述基板的侧面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
7.一种含油废水的微纳米气泡处理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含油废水充入所述废液罐中,且将所述扩散器设置在所述废液罐的底部;
步骤二,打开所述气源,驱动气流至所述射流振荡器内,形成自激振荡射流,其中的部分自激振荡射流由所述第二管路导入所述扩散器中,在充有含油废水的所述废液罐中产生直径为1nm~50μm的微纳米气泡;
步骤三,通过所述气源持续对所述射流振荡器通气,处理所述废液罐内的含油废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废水中的油为悬浮油、乳化油以及溶解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含油废水中还含有悬浮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的通气压力为0.1~0.8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888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分离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具有防堵塞功能的气浮设备





